城中绿洲:
钢铁森林守护生命奇迹
2011年,厦门市在寸土寸金的城中心设立了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与之对应的西南方是厦门人钟爱的“城市会客厅”筼筜湖,这里曾经历脱胎换骨的蜕变。20世纪80年代,筼筜湖因污水直排被漫画批为“远看山色美,近闻湖水臭”。1988年召开了关于加快筼筜湖综合整治的会议,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今日筼筜湖依托潮汐自然换水,水质显著改善,水体复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中华鲎、粗皮鲀等珍稀物种回归。
陆海统筹:
从荒山秃岭到零碳标杆
沿着盘山公路转过211道弯,云雾深处是同安区的军营村,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里一度出现开山采石、乱砍滥伐的乱象,转变始于“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生态发展思路。如今,全村公益林面积已有4100多亩,森林覆盖率从50%以下提升到79%以上。从山顶到海洋,厦门持续深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1997年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性白海豚保护法规,2022年打造了全国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象屿保税区。
古今共生:
世界遗产的低碳新生
从修旧如旧到低碳新生,鼓浪屿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之中。八卦楼修复的匠心,落实最小干预原则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百年风貌中注入绿色基因;大德记开关站建设成光储直柔一体化低碳建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将近10吨;社区巧手陈木英让废纸盒变身艺术品,废物利用成为了社区新时尚。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多年来,厦门市久久为功,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三集《人海和谐 厦门实践》将于8月18日18:20档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敬请关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VrnJuijo4gbvKLkrnbFoQ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重要
通知
i厦门微信
闽政通APP
思明快报微信
厦门思明微博
网上办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