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203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思政办函〔2022〕76号

刘春委员:

  《关于我市老旧小区封闭式改造的建议》(第20222033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也是重大社会治理基础工程。自2015年开启改造工作以来,我市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持续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功能后景观、先地下后地上”等原则,重点解决片区内居民水、电、气、路及光纤网络、消防等基础类改造,并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完善周边配套、美化周边环境。2015年至今我市累计完成600余个小区改造工作,涉及居民逾8万户,房屋3700余栋,建筑面积约591万平方米,投资额超20亿元,极大改善了老旧小区居民居住品质。

  二、措施与成效

  (一)关于“完善周边路网”的建议

  思明区政府在收到该建议后高度重视,区领导立即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属地街道进行现场踏勘,对建议中提出的具体情况进行摸排,未发现湖光路与东明路片区内有断头路存在,但确实存在代表提出的该片区因封闭式改造后,周边居民绕行、上下学高峰期家长接送小孩车辆停车困难等交通不便等问题,经区政府领导现场协调,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后,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

  1.在商冷宿舍小区与槟榔西里双号间围墙处设置专用的居民通行通道,并在槟榔西里146号原围墙处开设小门,作为商冷宿舍及周边小区居民人行通道。

  2.槟榔西里双号天湖花园一侧道闸改成大门套两个小门(一进一出,控车不控人),小门不设锁,以便于湖光社区居民可以直达槟榔中小学,避免绕行。

  (二)关于“进行土地二次确权”的建议

  针对该建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考虑到以前老旧小区只有开发红线,没有项目红线,小区建设时没有明确划分宗地和建筑区划,难以对小区的公共部位进行界定。产权登记主要依据土地、规划、验收等批建材料,对老旧小区进行二次确权没有权属来源依据,而且二次确权将影响众多业主利益,恐将引发更多问题。

  (三)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创新

  当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也存在改造周期长、改造内容单一、改造后缺乏长效管理等各类问题,急需在体制上改革创新。对此,思明区研究编制《思明区老旧小区改造规程》,将前期改造设计、中期协调推进与后期长效管理相结合,打通前中后期全链条,通过科学摸排改造需求、精确各环节工作时限、完善各单位协调机制,推动评估、设计、审批、施工、管理“五统筹”,形成老旧小区改造标准化流程,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今后推动计划

  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并不只是水、电、气、雨污分流等简单基础设施的改造工作,而是由表及里、从硬件到软件、从物态换新到生态营造的系统性工程。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动实施《思明区老旧小区改造规程》,通过科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推进改造后管理运营体系趋向完善,使改造更加贴近和满足居民的需求。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行事先评估。在改造前,通过增加第三方体验评估机制,将问题找得更精准,使改造需求更可靠,尽可能减少改造过程中增项增量,避免影响项目实施时效。

  二是集成设计标准。以“最多改一次”为目标,整合小区改造与各专项工程,统筹融合智慧社区、文明城市创建、15分钟生活圈、近邻党建和水、气、电、信等各条块工作,形成一体化改造方案。

  三是精细审批环节。对改造项目全周期梳理,编制标准化流程,明确各审批环节办理时限,尽量缩短改造周期,节约时间、资金成本,现实改造效益最大化。

  四是优化施工组织。整合小区改造与专业管线协同实施,从前期摸排开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并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的原则,统筹现场施工工序,以减少施工扰民。

  五是健全长效管理。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完善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小区居民自管、市场化物业管理及区属国有企业兜底管理等不同模式,推行分类治理,提高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水平。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欧阳恩亮

  联系人:王栩

  联系电话:0592-2039605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重要
通知

  • i厦门微信

  • 闽政通APP

  • 思明快报微信

  • 厦门思明微博

  • 网上办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