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04-02-00-2025-293 成文时间 2025-08-11
发布机构 思明区教育局 文 号
标 题: 思明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306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思明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306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有效性:
思明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306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8-29 17:20
字号: 打印: 分享:

时欣欣委员:

  《关于在中小学设置急救课的提案》(第20253063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该提案办理工作,认为该提案紧扣青少年生命安全保障需求,对于提升中小学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收到提案后,区教育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读提案内容,结合我区前期在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工作基础,将提案与现有工作有机融合,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地。

  二、措施与成效

  (一)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分阶段、全覆盖​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以及2024年新教材内容安排,中小学每学期用10%的时间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其中包括有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小学阶段还与科学、心理健康、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与生物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阶梯式课程目标与内容:

  小学阶段(意识启蒙):重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识别常见危险源(交通、溺水、烫烧伤、运动损伤等),了解求助途径(拨打110、120),学习较为简单、安全的自救处理方法(如小伤口清洁包扎、鼻出血处理、安全呼救演练)。

  初中阶段(技能奠基):聚焦基础急救技能训练。系统教授创伤救护、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法)、烧烫伤处理、动物咬伤处理、中暑/晕厥初步应对、心肺复苏术(CPR)等,注重操作规范和安全性。

  高中阶段(能力提升):致力于提升学生熟练运用急救知识技能的能力。重点强化心肺复苏术(CPR)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的理论学习和规范操作训练。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保障团队

  我区积极推进急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已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内容,借助区域培养的健康讲师,开展区域内的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近三年组织体育教师急救技能培训2场,健康教育专题教研活动16场(其中10场涉及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研讨),且每学期初组织各校体育教研组开展不少于1次的心肺复苏实操复训。致力在3年内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医、体育教师应急救护培训参训率达到100%,鼓励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基础培训。

  (三)深化资源整合,构建协同育人网络​

  积极倡导并支持区红十字会、区卫健局辖属医疗机构、专业急救培训机构等深度参与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目前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湖滨中学等学校对接厦门市红十字会,已建成生命体验馆、安全教育馆等资源,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此外,每年有近20所学校与区红十字会合作,开展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夏令营活动,其中包含心肺复苏、急救场景模拟等多项课程。此外,每年有约6000名学生到思明区红十字会生命教育体验馆参加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创伤包扎等急救课程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校际差异较大,部分学校存在教具不足或损坏的问题,且教学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实操能力薄弱。

  二是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资源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和畅通。如何吸引和激励更多社会专业力量持续、深入地参与学校急救教育,形成稳定支持,仍需探索。

  (二)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指导急救课程建设较为薄弱的学校分批次配足配齐必要的训练器材,加强师资培训。同时,保障急救课程的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不低于50%,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进行CPR、包扎等关键技能的动手练习。

  二是推动教育、卫健、应急管理、红十字会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共同协商设备流转、师资共享、场地共建等事项。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许华娟

  联 系 人:陈毅林、王妙香

  联系电话:15623319919、13306025360

  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

  2025年8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