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鹏委员:
《关于思明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若干建议》(第20253006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思明区持续推进闽南话校本课程推广,推动更多学校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更好地构筑思明范式;落实落细“双减”工作,不断优化教育良好生态;加强校舍及周边便利设施建设;推动校园保安员专职专业化改革,切实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二、措施与成效
(一)关于闽南话校本课程难以推广问题
区教育局持续推进闽南话校本课程。一是专家引领课程。由闽南语学者、非遗传承人等专家组成,开展指导;注重收集和开发“闽南文化课程资源包”。二是浸润式语言环境。推行闽南语浸润模式,入校(园)/课间休息/离校(园)等过渡环节播放闽南童谣;设置“闽南文化角”,配备方言点读机、传统游戏材料包,增加闽南方言游戏时间。三是教师进阶培养。引进专业闽南语学者对教师进行闽南语基础培训,骨干教师参与“闽南方言与文化”工作坊;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助力闽南文化的交流推广。四是家校社协同共建。每学年开展一至两期闽南语专场活动,如闽南童谣、歌剧表演,情景剧等;创新“家园社联动”模式,组建家长方言志愿者队伍,联合社区开展“闽南传统文化”实景研学活动等。
(二)关于小学延时课堂并未达到“双减”的目的问题
区教育局落实落细“双减”工作。一是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厦门市教育局《关于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课程管理,严格遵守作息规定,强化常态督导,规范办学行为,禁止学校随意提前上课时间或延后放学时间。二是规范课后服务,满足多元需求。根据《厦门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有需求的学生家长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自愿申请。原则上下午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夏令时段(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不晚于18:30,非夏令时段不晚于18:00。课后延时时段组织开展学生自主阅读、作业辅导等“托管服务”及社团活动等“特色服务”。
(三)关于校舍及周边便利设施亟待补充问题
因风雨长廊建设涉及新增建筑面积,需要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及施工图审查,前期流程耗时较长。区教育局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在经济社会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
(四)关于学校安保人员投入不足问题
区教育局着力推进校园保安员专职专业化改革,一是根据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教育局要求,按照每1000名学生4人的标准配备保安员。二是推进专业管理,学校与保安公司建立起服务外包,校园保安由保安公司派驻并负责培训;区教育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校园保安外包服务经费标准,逐步提高保安员薪酬待遇水平。三是保安员通过学校与保安公司联合面试,严格政审、体检等环节流程,确保学校能择优录用。学校每年均联合属地派出所,对校园保安进行常态化无犯罪记录审查。四是加强安保业务培训,区教育局联合思明公安分局、区反恐办、思明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给全区校园保安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保安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突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规划周期较长及资金短缺等现实困难。为切实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下一步将重点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加大对闽南文化建设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积极探索实践闽南文化、非遗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相融合的新路子,创新实施闽南语浸入式教育,积极营造闽南语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开口说闽南语的兴趣。在幼儿园方面:进一步推动第九幼儿园、曾厝垵幼儿园、将军祠幼儿园、第五幼儿园、云禧幼儿园等幼儿园将闽南语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和传统游戏中。在小学方面:进一步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将闽南语作为校本课程,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进课堂的教学与活动。如湖滨小学在低年级每两周开展一节闽南语课程、前埔南小学在3至6年级每两周开展一节闽南语课程、会展南小学在3、4年级每两周开展一节闽南语课程;公园小学、槟榔小学、莲花小学利用课后延时时间开设闽南语选修课;思明区进修学校继续优化闽南语诵读古诗词系列视频,作为全区孩子闽南语泛在学习的素材进行再推广。
(二)持续落实落细“双减”工作,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课后延时服务,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减轻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负担。
(三)立足我区教育实际,围绕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校舍及周边便利设施亟待补充问题,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限,按计划、分步骤、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下一步,区教育局将持续加强校园保安员专职专业化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全力保障思明区校园安全和稳定。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许华娟
联 系 人:余启友
联系电话:15359873286
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
2025年8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