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思明区基层委:
《进一步优化思明区青少年美育的数字化实践的建议》(第20253017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将美育数字化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教育“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约5亿元用于改善100所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包括更新美育教学设施设备。课程融合、馆校合作、非遗传承等特色实践不断深化。
二、措施与成效
(一)深化课程融合与师资培训
一是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推广“非遗+数字美育”模式,莲前小学以剪瓷雕非遗项目为载体,开发“闽风瓷韵”数字化课程,通过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传统文化资源库,获市级课题立项。二是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24年11月正式启动“新时代教师循证研究能力提升项目”,我区五大学科171名教师共同参与,项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支撑下,从数字素养提升服务、学术素养提升服务和教改新专题协同研究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聚焦教师专业学习和循证教研能力提升。
(二)拓展社会资源与协同育人
从关注资源的角度出发,推动馆校合作。推动12所学校与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市博物馆等共建数字化美育基地。大同小学联合策划“灵蛇献瑞”生肖文物数字展,学生参与3D建模、虚拟策展;金鸡亭中学、人民小学等利用博物馆数字资源开发“艺术与历史”跨学科课程。今年年初,厦门市博物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与梧村小学联合举办“美丽特区我描绘”儿童美术作品画展,共展出梧村小学画作69幅,将思政课从学校“搬到”博物馆,推动思政教育创新。依托“陈和永名师工作室”等平台,采用“非遗导师+骨干教师+学生助教”模式,实现剪瓷雕等非遗技艺的数字化活态传承,累计服务学校7所,惠及校外师生近千人。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学校仍存在设备更新滞后、设备应用效能不均衡问题,校际资源调配机制需进一步优化。二是课程融合深度不足,部分数字化美育课程尚未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型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多头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支持,优化设备设施水平,指导学校合理统筹经费使用,提升设备利用率。
二是推动课程与教学深度创新。开发分层分类的数字美育课程体系,鼓励运用AI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推广莲前小学“知识图谱管理非遗资源”经验,探索构建全区民间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
三是构建教师数字能力培养体系。除了美术馆、博物馆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走进全国在“美育”及“数字化”为项目主题的高校,联合高校开展“美育数字化专项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分阶段推进我区美育数字化实践进程。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许华娟
联 系 人:许叶祺
联系电话:13599500634
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
2025年8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