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12-04-01-2024-001 成文时间 2024-11-04
发布机构 厦门市思明区卫生健康局 文 号
标 题: 思明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成效和2024年工作思路
内容概述: 思明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成效和2024年工作思路
有效性:
思明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成效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11-04 15:12
字号: 打印: 分享:

  一、2023年工作成效

  (一)高位推动健康思明建设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健康思明建设推进会,出台《思明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优化布局、扩大供给、补齐短板,持续增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高质量推动健康思明建设。大健康产业取得阶段性进展,精准招商,引进美团旗下厦门百寿健康互联网医疗板块项目、北京颐宸盛泰公司旗下国际肿瘤医院项目、上海飞链医疗投资项目飞链数字医疗平台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精细服务,联动街道优先引进大健康机构、研发中心落地楼宇,形成推动招商引资强大合力,鼓励大健康产业楼宇通过以点带面的招商带动大健康产业个体经济集聚,营造创新生态。

  (二)聚焦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1.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策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已完成投用官任服务站、中华社区中心南中广场临时过渡用房等项目4个;实质性推动思明区医疗卫生综合体、鼓浪屿医院病房楼综合改造等项目5个;前期策划滨海社区中心新址建设、西林社区分中心新址建设等项目4个。

  2.家庭稳定发展得到保障。新增4家普惠性托育机构,新增普惠性托位358个,新增1处公共资源托育服务点,新、改建5家多性别母婴室,成立区婴幼儿养育照护规范化指导中心,发展“医育结合”模式。辖区86.96%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6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

  3.健康促进成果共建共享。开展线上线下健康传播,组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8场、健康素养巡讲22场次,推送健康知识短信73万条。全区建成健康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等健康单位109个,全类别建设;辖内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堂;建成无烟单位186家,其中今年新建14家,实现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党政机关全覆盖。

  (三)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通过医联体模式,建立专科全科协同发展机制。与第一医院、中山医院、厦门心血管病医院、厦大医院等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一对多、全专结合的医联体、专科联盟模式。积极推进三甲医院专业优质资源下沉,“千名医师万人次下基层”稳步推进,有力地提升全科医生医疗技术,有效地补足中心短板。建设“小而美”优势病种特色专科,每个中心均建立至少1个以“名医”带动中心业务的特色科室。2023年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百名专家下社区1879人次,看诊13368人次。持续推行“百团进万家”“下沉网格、主动服务、延伸触角”的家签近邻模式。全区共成立265支家签医生团队,下沉98个社区689个网格,逐步形成“基础签约服务+各机构特色签约服务”“民营机构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明特色家签模式,二级以上医院全科、专科医生试点加入基层签约团队,发挥专家优势,最大限度地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四)持续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规范化标准化指导。分类组建包括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和化学污染中毒等领域的应急卫生处置队伍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建立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机制,每月开展风险评估,形成健康预报、新冠病毒感染监测报告、爱国卫生健康指南、疫情风险评估报告等41期。推动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

  83项审批事项100%实现全流程网办,行政审批承诺时限与法定时限占比5.2%,平均事项申报材料减少至4.35件。开发运用综合监管平台,推广上线“云HIS”诊疗信息系统,对区管社会医疗机构实施线上监管。医疗机构执业备案制实施后,为商事主体提供前置指导,专人对接、提前介入、面对面指导。联合相关部门,发布“我要开游泳馆”“我要开足浴馆”“我要开游艺厅”等“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件事一次办。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锚定目标,高质量建设健康思明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健康思明建设推进会精神,系统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照《思明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按照系统性、常态化、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要求,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高质量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即:公共卫生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传承发展服务体系、智慧医疗监管体系、婴幼儿照护和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和妇幼健康保障体系。强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锚定三年高质量发展目标,高水平建设健康城区。

  (二)强基固本,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持续深化“厝边好医生”党建品牌,强作风、促融合、惠民生。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支持条件成熟的社区中心创建社区医院。系统谋划基层医疗卫生设施需求,按全生命周期推动移交投用一批、竣工验收一批、在建一批、策划研究一批、策划生成一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发展优化医疗卫生队伍。依托智慧思明等专业力量,通过将基层医疗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医疗服务数据集中管理和有效整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打通信息壁垒,拓展智慧医疗便民服务范围,探索快捷、高效、智能的诊疗服务形式和全程、实时、互动的健康管理模式。

  (三)医防融合,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

  推动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机制,推进创建健康县区。推进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增强社区卫生应急、协调动员、服务供给等能力。推动医防协同融合,逐步健全以疾控机构为主导、社区为基础、医疗机构为支撑的重大慢性传染病协同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轮岗,培养更多合格守规的疫情“吹哨人”和“守门员”。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辖区市属医院增设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支持社会医疗机构开展心理门诊服务,鼓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试点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孕产妇抑郁、老年痴呆等常见精神障碍筛查评估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把健康做法推广开来、坚持下来,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四)筑牢底线,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1.兜牢安全底线。统筹发展与安全,秉持安全生产怎么抓都不为过的理念,不怕麻烦、小题大作、无事生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全链条管理模式,通过《思明区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监管分布图》《区属区管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监管一览表》,对医疗机构实行“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等级动态监管。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肃整改、顶格处罚。

  2.兜牢意识形态底线。从管好思想、管住阵地、管严队伍三个主要方面持续用力,加强教育引导,压实责任链条,严格审批流程,严密组织活动,细扣各项内容,确保意识形态不出差错。

  3.兜牢信访维稳底线。要敏锐、要快速、要依法、要协同,防止因处置不及时、应对不力,经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问题发展成大矛盾。

  4.兜牢廉洁从政底线。加强教育引导,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持续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把纪律挺在前面,维护政治纪律这个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强化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