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910-02-00-2021-004 成文时间 2021-06-25
发布机构 思明区厦港街道办事处 文 号
标 题: 厦港街道关于区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1002、1021、301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内容概述: 厦港街道关于区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1002、1021、301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有效性:
厦港街道关于区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1002、1021、301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1-07-07 15:39 来源: 思明区厦港街道办事处
字号: 打印: 分享:

  王琼文、许端丽、黄鸣鹤等委员:

  《关于提升沙坡尾经济圈建设的建议》《整合非遗资源,高水准高要求多方打造 沙坡尾文旅片区》《关于沙坡尾文化区建设发展的若干建议》(编号:1002、1021、3014)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措施与成效

  (一)针对沙坡尾老渔港历史渊源,厦港街道在保护传统、引入文创的同时,提出参照国内外先进地区渔人码头打造的成功做法进行改造,并采用“135工作法”,即以党建引领为1个核心,通过文化领航、街区自治、产业多元“文化+旅游+影视”的“三驾马车”,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指”并进。并且文化和旅游局将建议指挥部组织专家、学者、渔民对沙坡尾的区域特色文化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学术性筛选、梳理,从中提炼出可在旅游中开发利用的非遗项目。根据项目自身的类型和特点,分门别类地进行开发利用。

  (二)目前已建造建成沙坡尾活态展示馆和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留存渔港文化、增强本地人的本土文化认同感,组织海洋渔业专家和渔业相关产业公司对旧时渔捞作业的渔区、航道、岸线以及避风坞周边船坞、锚地、渔船、铁圈拉环、坞界等进行专项梳理,综合修缮并筹备开发利用老渔船16艘,定期举办扎染等具有渔港特色的习俗活动;依托老渔民、专家绘制《海洋千种鱼类》,建设浮雕墙、沙坡尾活态展示馆和海洋文化展示厅,再现沙坡尾渔港、渔业繁荣景观;邀请专业学者、民俗专家举办《讨海人的红色记忆》、《闽南海洋文化》、《厦门港的兴起》等各类讲座,传承独具魅力的海洋文化。另外依托沙坡尾活态展示馆,常态化开展“公益学堂”、“文化年历”等活动,传承沙坡尾做十六岁成年礼、送王船、海普等非遗项目,其中“送王船”更是成功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文化和旅游局将协助协调提供建造方面的技术支持,协助邀请福船造船技艺传承人建造福船,并物色掌握制作福船技艺的厦港街道居民如中国造船工程协会的高级会员杨育锥等推动成立造船技艺传习中心, 培育造船非遗工艺传承人,把福船的造船手工技艺代代传承下去。

  (三)在产业升级方面,加大老旧厂房保护开发力度,成功打造艺术西区文化产业园,聚集Oneday Jolly、一日一茶等网红打卡点;优化片区旅游配套,推出《漫游沙坡尾吃喝玩乐攻略》导览地图,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引进“海峡百艺计划”,发挥全市首个“沙坡尾影视拍摄地”聚焦效应,2018年以来,80部在沙坡尾片区取景拍摄。沙坡尾产业不断形成“文化+旅游+影视”多元格局。

  (四)在街区自治方面,组建沙坡尾工作坊作为参与式治理平台,成立全市首个文化生态圈党支部和文化生态保护志愿队,制定沙坡尾文明公约和影视拍摄公约,促进街区向文化、生态、文明方向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尽管我街道在福船文化保护传承和海洋文化挖掘推广上做了一定努力但是我街道目前暂无合适场地用于复制“厦门号”,且建造“厦门号”需要较大资金投入,后续还有维护及开发利用等实际问题。

  针对福船的进一步规划,下一步街道将提请研究。区文旅局将协助提供建造方面的技术支持,并邀请福船造船技艺传承人建造福船;同时,物色掌握制作福船技艺的厦港街道居民如中国造船工程协会的高级会员杨育锥等,推动成立造船技艺传习中心,培育造船非遗工艺传承人。街道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新的海洋文化展示厅建设,并建议将“厦门号”相关资料列入展示内容;同时,协助相关部门推动“厦门号”复制及福船工艺传承,让福船的造船手工技艺代代传承下去。

  对于沙坡尾的发展将采用统一开发、建设和运营的方式推动改造,通过挖掘片区海洋、渔港、工业文化,活化利用历史遗存,合理引进产业业态,释放片区活力,将沙坡尾打造成“很厦门”“老厦门”和具有“市井烟火味”的渔港文化街区,助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化现代化的美丽厦门。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苏智锋

  联 系 人:吴少鑫

  联系电话:0592-2197751   

  厦港街道办事处

  2021年6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