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江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22年,鹭江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招商引资、城区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街道武装部获评“福建省基层武装工作先进单位”;街道获厦门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22年,鹭江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17.61亿元,其中街道级收入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建筑业产值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率185.9%。全年招商落地项目13个,落地项目投资总额21.77亿元,引进中国电子数字体育、新希望六合供应链、美团互联网医院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3个,晋钢国贸、建发有色资源、江源科技等重点项目13个,推动蚂蚁集团、中国绿发等一批优质企业将新业务板块落地思明。
成立鹭江街道首届商会,吸引51家辖区重点企业加入。新增升光信息等3家上市后备企业,携手中国系统打造“厦门数字公路自行车赛海选试点”,逐梦“运动元宇宙”。全新打造“同鹭人”人才服务品牌,在全市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中获评一等奖、最佳案例奖、最佳风采奖。拍摄“‘鹭’若安好,您‘江’自来”街道招商宣传片,彰显鹭江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推动鹭江道沿岸绿发新时代广场、嘉丽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复工,绿发新时代广场累计完成投资5.47亿元,嘉丽二期累计完成投资8036万元。以“码头文化”赋能,引进“途纪·落日码头”创意文旅空间,形成集落日观赏、休闲餐饮、碧海红帆航线等功能为一体的“厦门地标”,打造城市阳台靓丽风景线。
二、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擦亮近邻品牌。2022年,开展基层理论宣传宣讲50场、主题活动45场,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主动对接联系处级干部58名、走访对象224户,及时梳理、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316条。提升“营平邻家阿嬷”、老剧场文化公园等“邻家”党建阵地,举办“鹭江治理有近‘邻’,老城街巷焕新TALK”推广宣贯会,联合天虹商场举办新业态先锋行动,以高水平党建助力高质量发展。开展“线上+线下”文明实践活动约100场,吸引近14万人参与“活力鹭江因‘邻’而美”文明知识线上有奖竞答;以“六方六共”模式升级厦禾小公园、老剧场文化公园等公共空间微治理,破解禾祥花园“后进”小区治理难题,“近邻”治理经验在市级以上媒体报道41次,《红色步履》党建微视频在中央、省、市级组织、宣传部门多次获奖。
发展民生事业。2022年,鹭江街道在册特困、低保、低收入等困难群体297户、401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特困生活救助等各项补助金、慰问金470.2万元。投入83.8万元购买社区助老员服务,发放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331.1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特困生活救助等各项补助金、慰问金525.75万元;发放计生特殊家庭扶助金等各项计生困难群体补助金366.51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和居家护理补助金364.25万元。疫情期间,全面落实“溯源系统+网格化排查”社区管控举措,全年累计对374人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1253人落实居家健康监测;“五包一”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志愿者近1万人次下沉一线投入多轮突发疫情防控工作;发挥“近邻”资源力量开设“群众家门口的疫苗接种点”,疫苗接种各项指标始终位居全区前列。
赋能基层治理。成立思明区首个挂牌的“社区食堂”,在新华社平台浏览量近60万,全年累计就餐7770人次,充值办理老人就餐卡1251人次。提升“大同本草同心传承”中医药试点入选首批全国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营平社区“时间银行”项目获评国家级、省级“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营平社区“市场学堂”项目获评教育部“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全年开展3场“理论授课+团建拓展+现场调研”基层党员干部提升班,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四类重点人员”稳控工作,以“四门四访”机制推进信访问题集中攻坚和源头化解,共开门接访79批471人次,进门约访34批78人次,登门走访120批546人次,上门回访21批26人次;排查纠纷824起,调解成功率100%。
深化文明创建。深化“1234+N”文明创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领导下沉一线,“9+1”综合执法队伍靶向治理,开展专项整治约125次。在厦禾路、开元路等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更新、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1180处,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42次。推进辖区空中缆线整治7.4万米,飞线整治1569处。推进“八市”提升改造,立足海鲜市场、街巷文化特色,在开禾路、开平路、道平路、大井脚巷等区域打造主题彩绘墙,制定《八市文明公约》,成立“近邻文明宣导员”队伍,营造近邻文化氛围;通过购买服务增加市场周边保洁、管理力量,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消除营平市场“电动车带”,规范摊位有序经营,老城更具“文明力”和“烟火气”。
筑牢安全防线。用好“人防+物防+技防”平台,发挥鹭江“蓝朋友”营平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优势,及时处置各类突发火情372起,推动419家餐饮场所安装智能燃气报警器。开展“线上+线下”安全生产宣传52场,应急演练37场、排查整治3630次,在小区、公共场所增设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51处,配备干粉灭火器1.06万支、灭火器箱5304个,保持安全生产“0”事故。在海滨公园组建一支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救援12次,营造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
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学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负面清单”》、“一月一主题”专题学习13次,营商环境监督实地走访2次,全年共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6起,处置不合格党员17人。探索“近邻监督”模式,吸纳党员干部、居民代表近50人组成“近邻监督员”队伍,发现、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件。开展“学莲前派出所,争创模范机关”活动,通过主题理论学习、“五个一”系列活动以及多轮“文明健康洁净家园”大清理,实现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