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12月26日在思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思明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思明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协同发力,深化投融资领域改革等举措,努力确保全年预算收支运行总体平稳,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432.65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调整预算10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4180万元,同比增长4.8%,完成调整预算1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4180万元,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403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164569万元,动用上年年终专项结余25814万元,发行一般债券18000万元,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20000万元,上下级结算净补助39353万元,上级专项220139万元,减去一般债务还本20000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900万元,全区可安排财力预计为1291558万元。根据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支出总计1291558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62835万元,加上动用上年年终专项结余187359万元,专项债券收入4000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130067万元,减去上解支出7983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164569万元,收入总计1247709万元。根据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本级支出1247709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49万元,加上上级专项补助收入107万元,收入总计1256万元。相应安排本级支出1207万元,预计年终结余49万元。
  (四)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区政府债务余额72.41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66.8亿元(一般债券31.8亿元,专项债券35亿元);抗疫特别国债5.61亿元。债务规模适中,债务风险处于安全可控范围,符合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的规定。
  由于年度预算尚未执行完毕,以上财政收支执行数均为预计数,待编成财政决算后,再按程序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落实区人大决议情况和2023年预算执行效果
  2023年,按照区十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区人大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财政职能,深入贯彻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全力为我区经济社会事业平稳运行提供财力保障。
  (一)坚持精准施策,增强经济内生动能
  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挖经济发展潜能,大力提升政策效能,努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促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保障政策供给。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产业部门协同发力,出台《思明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条扶持体系,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发展预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和激励措施,精准施策点滴灌溉,全年累计“退减缓降”税费22.42亿元,兑现各类扶持资金20.42亿元,惠及企业2313家(次),真金白银助力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加快恢复扩大线下消费,助力促消费、扩内需和稳增长,发放5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券,先后推出2023思明购物节“仲夏消费季”等活动,拉动市集经济,激活商圈活力。强化人才政策保障,累计兑现重点产业人才安居补贴等1684万元,发放基础人才“五年五折”租房补贴6136万元,保障总额和惠及人次居全市首位,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全面抓好惠企服务。深入开展“益企服务”专项行动,深化“城市合伙人”理念,举办“益企扬帆”系列惠企服务活动,构建多维度服务企业矩阵,谋划破解头部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为企业深耕思明发展吃下“定心丸”。创新优化惠企服务举措,大力推广运用“智慧思明企业VIP服务平台”,首推“即申即兑”政策兑现提速试点,实现部分金融政策“当月申请当月兑现”,全年兑现6154万元,惠及27家企业,激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积极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措施,2023年厦门市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归属思明区的共38家,占比近四成。加快培育上市企业梯队,辅导企业入选上市后备名库,新增亨达海天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全区境内外上市企业2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1家,占全市比重超过三成。
  创新推动财金协同。“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协同发力,首推“税易贷”“大消费专项贷”“科创贷”3项融资担保产品,首设区级政府直投基金“科技创新创业基金”,与厦大共设“厦大—思明留才基金”,全年服务规模企业超1355家(含市增信基金业务),提供各类融资担保26.7亿元,“财政+金融”创新协同获2023年度厦门市“十佳”营商创新举措。持续打造金融集聚高地,会同市金融局联合设立鹭江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心,增设瑞达国际金融中心基金集聚区。深化与国内外头部投资机构合作,持续打造区域金融高端交流平台,与中信集团在金融服务、构建产业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积极举办愉悦资本、大钲资本企业家年会、机构投资者论坛等活动,聘任首批“鹭江金融大使”,扩大金融“朋友圈”,加快构建金融业优良发展生态。做强产业投资基金,强化“基金—招商—实体”链式串联,新增落地百度飞桨人工智能、大钲资本总部等115个高能级项目,注册资本达510亿元。区产业引导基金荣登2023母基金年度论坛“新锐政府引导基金”前30榜单。思明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数量超2200只,规模总计超2300亿元,辖区基金管理公司数量、管理基金只数均位列全市各区第一。
  (二)坚持统筹谋划,提升城市发展活力
  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更新的工作部署,立足提升本岛核心功能,全力统筹保障建设资金,有力推动“岛内大提升”。
  着力保障城市更新。加大各项资金统筹力度,多渠道统筹资金103.76亿元,全力保障开元创新社区、何厝岭兜等重点片区有序推进。贯彻落实《厦门市城中村现代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凝聚合力,细化区级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方案,在市级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中均获第一名。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等上级专项资金5.65亿元,积极发行债券5.8亿元,有力有序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紧抓中央增发国债有利契机,策划申报64个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申报额度超50亿元。策划储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20个专项债项目包,总投资超250亿元,拟申报2024年专项债资金需求约90亿元。
  着力提升市政设施。投入2.93亿元,持续推进污水“两高”建设,加快推动正本清源改造工程,完成792个小区、138条道路改造,系统性提升污水治理成效。投入1883万元,打通蔡岭路岭兜、洪文泥窟社段2条断头路,完成禾祥东小学东侧道路建设工程等6个配套道路项目建设。安排5亿元资金,改造提升154个老旧小区,加快实施深田完整社区及筼筜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等示范项目,获评全省评价绩效优异,促进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基层,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投入741万元,焕新改造鸿山公园,新建莲岳路“拾光园”等4个口袋公园,加快打造BRT第一码头周边景观重要点位新景观,促进现代宜居城市品质提升。投入7624万元,因地制宜建成智能垃圾屋(亭)129个,实现投放点“邻避”向“邻利”转变,持续巩固垃圾分类成效。投入2074万元,持续丰富“智慧近邻”应用服务场景,打造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大数据平台,赋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助力城市智能管理建设,形成多方共治高效扁平化调度机制,助力荣获2023年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党建赛道优胜奖。
  (三)坚持兜牢扩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围绕百姓最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焦点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福祉,社会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七成以上。
  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兜底线、增福祉,加大城市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保障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年发放困难群体救助补助9189万元,惠及14万人次。落实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向1.2万户发放租金补贴12272万元。投入2515万元,投用筼筜街道振兴社区等2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加速建设3个社区食堂,试点建设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25亿元,持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助力开元街道溪岸社区、莲前街道莲薇社区入选全国健康社区健康村优秀实践案例30强。千方百计稳定扩大就业,发放各项就业奖补资金3497万元。
  高水平发展社会事业。投入7.5亿元,建成投用金榜小学、龙山幼儿园和将军祠幼儿园等7所学校,增加5850个小学和幼儿园学位,有效缓解学位供需矛盾。投入近1.7亿元,实施“百校焕新”行动,优化125所学校办学条件,区青少年宫和老年大学新校区投用,深化建设“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助力我区入选福建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投入1.15亿元,大力推动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持续深化2023厦门(思明)音乐季,焕新升级体育时尚季,助力中山路入选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新改建人民体育场等运动场所51处,成功获评“2022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投入1091万元,全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我区建成全市首个软件园(一期)三星低碳园区、鼓浪屿三星近零碳景区,入选福建省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多领域推动结对帮扶。投入5208万元,持续推动山海协作及结对帮扶工作,强化资金支持保障,深入开展教育、医疗、文旅等多领域协作。拨付华安县山海协作资金130万元,提升道路等民生基础设施。拨付2900万元,支持武平县、惠安县、将乐县高质量发展。拨付援藏结对帮扶资金200万元,加快左贡县高原特色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建设。深化开展闽宁协作,投入1978万元,加快打造“闽宁产业园”成为东西部协作协同发展的先行区,提供就业岗位3110个,全面助力闽宁镇实现乡村振兴。
  (四)坚持提质增效,提升财政治理水平
  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会监督管理,加强预算绩效运用,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坚持过紧日子。出台《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通知》,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严控一般性支出,按月通报全区刚性支出预算执行支出进度,压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对未按要求及时调剂、核减预算的,在安排明年预算时,按比例核减公用经费,防止资金沉淀或闲置。勤俭节约办事业,加强政府采购和基建项目审核工作,完成基建项目审核121批次,核减2.77亿元,资金节约率9.74%,全年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812万元,节约率3.78%。
  加强财会监督。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按照财政部工作部署及市财政工作要求,出台《厦门市思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围绕减税降费、基层“三保”、资产管理等九类重点领域财经纪律问题,深入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加大盘活存量资产力度,全面核查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低效使用土地和房产,多措并举将沉淀在企事业单位的资产活起来、转起来。
  深化国企改革。坚持制度聚能,制定《思明区街属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指导意见》,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与工资总额管理。强化考核导向,加强国企负责人任期战略考核,增加风险防控及市场化指标权重,实现业绩考核与激励约束紧密结合。优化业务布局,引导国企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区域发展和保障民生产业,壮大业务体量,推动国企加快实现战略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财政平稳运行积极发力,统筹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收入增长不确定性加大,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国内经济稳定回升基础不稳固等多重因素叠加,财政增收动力不足;二是刚性支出需求持续增加,思明作为中心城区支出基数大、保障标准高,城市更新、重点片区开发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快速增长,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各预算单位仍保持以前年度的支出惯性,运行保障仍在较高水准,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加大;三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资金使用和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提质增效。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4年预算草案
  2024年,我们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按照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三保”及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预算。
  (一)一般公共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
  2024年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456.45亿元,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81.68亿元,增长5.5%。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6760万元,加上下级净补助20054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500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566万元,减去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5000万元,可安排的收入总计为832380万元。根据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支出总计832380万元。
  3.支出科目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86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0543万元;项目支出24860万元,主要用于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费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及综治保险等支出。
  (2)国防支出69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60万元;项目支出135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国防建设等支出。
  (3)公共安全支出2707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1247万元;项目支出5825万元,主要用于公检法补助经费支出。
  (4)教育支出27209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64296万元;项目支出7797万元,主要用于学前教育补助、资助政策扶持保障经费及业务经费等支出。
  (5)科学技术支出339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79万元;项目支出2812万元,主要用于智慧思明建设经费等支出。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94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35万元;项目支出2113万元,主要用于文化体育运营经费、品牌活动经费等支出。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205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20749万元;项目支出51308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委托代发、城市最低生活补助及退役安置等支出。
  (8)卫生健康支出7288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5806万元;项目支出37083万元,主要用于高龄老人补贴、城乡医保补贴等支出。
  (9)节能环保支出43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92万元;项目支出39万元,主要用于环保工作运维等支出。
  (10)城乡社区支出15685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1030万元;项目支出125822万元,主要用于环卫保洁、垃圾处理、市政道路、绿化养护等支出。
  (11)农林水支出240万元,主要用于动植物防疫等支出。
  (12)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58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14万元;项目支出1368万元,用于商圈运营经费支出。
  (13)援助其他地区支出2030万元,主要用于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等支出。
  (14)住房保障支出638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492万元;项目支出5888万元,主要用于落实社会保障性租赁房租金补助等支出。
  (15)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08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4330万元;项目支出1752万元,主要用于安全生产监管和消防经费等支出。
  (16)预备费8330万元,根据预算法规定,安排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17)其他支出1838万元,主要用于街道治安、维稳突发事件应急经费等支出。
  (18)债务付息支出10600万元,主要用于一般债务利息支出。
  (19)债务发行费用支出4万元,主要用于一般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12200万元,主要是国际商务区已出让地块更库收入,2024年将军祠、前埔工业园等拟出让地块收入,减去债务还本支出100000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50000万元,本级可安排的总收入为762200万元。
  根据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支出762200万元,主要用于城中村支出611915万元、泥石安商房费用13999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付息及手续费支出1029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17万元,加上年年终结余49万元,合计566万元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四)政府性债务情况
  我区当前债务率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我区加大专项债策划力度,目前已储备20个项目包,拟申报2024年专项债资金需求约90亿元,并将根据上级通知积极申报一般债券额度5亿元,用于保障我区民生改善、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资金需求。若拟申报专项债顺利“双入库”,所申报债券资金需求均获批相应额度,我区债务总量峰值可能达167.41亿元,其中:一般债券余额峰值36.8亿元,专项债余额峰值125亿元,抗疫特别国债5.61亿元。债务总规模居全市各区中等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区人大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对我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意见,我们已吸收至2024年预算草案和工作中。
  四、2024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适度加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用好财政政策空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财力保障。
  (一)着力财源建设,做好开源“生财”文章
  培源挖潜夯实收入。做优存量,通过“智慧思明企业VIP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加快对重点企业画像,梳理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生态,谋划助力企业深挖潜能落地更多业务板块;助推新落地项目迅速成长,提前进入贡献周期。做大增量,继续扩大基金招商的规模和成效,拓展基金招商载体要素保障,积极依托大钲、愉悦等基金的“头雁”效应,助力我区链接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高端服务业,快速形成新兴产业发展集群。做活变量,持续构建金融业集聚发展优良生态,做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以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实体产业发展壮大,筑牢经济发展根基。
  优化服务做强产业。加快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我区重点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区科创基金的产业引导和资金杠杆作用,注重“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重点投向高经济贡献度、高附加值科技创新项目,多措并举打通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堵点。积极对接专业智库等高端资源,链接国家级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组织,共同举办全国性股权和创投领域专业论坛,导入域外基金资源,发掘招商引资场景。搭建政府—企业—资本合作桥梁,举办机构投资者等高端论坛、资本年会,聚集金融业浓厚发展氛围。加强与北交所深化合作,助力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利用深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政策加码培优育能。依托辖区对台融合发展优势,争取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落地,储备雅瑞QDLP、金景QFLP等一批试点项目,积极打造创新应用场景。加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协同力度,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和金融工具效用,加快出台思明区金融业发展等系列产业政策,构建高效政策扶持体系,通过担保费用减免、贷款贴息等措施,加大担保覆盖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孕育更强经济发展动能。
  (二)着力精打细算,做好为民“用财”文章
  强力统筹,多形式推进片区建设。统筹安排各类资金86.67亿元,持续做好湖滨片区、何厝岭兜片区等重点片区开发资金保障,加快推进泥窟石村安商房等重点项目实施进度。落实落细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专项债储备项目包,提高专项债申报项目资金转化率,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助,稳妥有序保障我区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空间资源整备盘活,积极谋划湖边水库医疗地块、福联饭店东北侧地块等5宗成熟地块出让工作,加快推进具备出让条件的地块储备,持续夯实产业深耕发展基础。
  抓住关键,多维度提升教育质量。安排教育支出34.06亿元,确保莲坂幼儿园等8个项目于2024年秋季投入使用,推动祥云实验学校等27个项目接续施工,提供3210个学位。启动第二批“百校焕新”项目,加速教育事业扩优提质。合力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扩大教育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引导民办校举办者合理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提升办学品质。
  全力保障,多举措兜牢民生底线。安排62.79亿元,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确保基层财政平稳有序运行。安排保障性租金4608万元,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安排老旧小区改造13.9亿元,全力提速老旧小区改造进度,确保按时完成第二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安排文化体育支出0.72亿元,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满足群众多元化文旅需求。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推动祥云实验学校等校园周边配套道路工程,打造广播山周边等一批精品绿化项目,全力推进筼筜湖南、北岸片区正本清源改造,切实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和城市品质。
  (三)着力革故鼎新,做好科学“理财”文章
  优化创新,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今年部门协同集中发力的基础上,继续夯实全周期、全链条争取专项债券等上级专项资金的工作机制,提高各领域对上级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的敏锐性,实现信息及时共享,步调统一推进。继续发挥专项债券等规范化投融资工具,落细落实债券项目常态化储备机制,细化完善已策划的20个专项债储备项目包,积极争取提高项目入库通过率,持续做好“借、用、管、还”全周期管理工作,用足、用好专项资金。跟进落实特别国债项目申报情况,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筹备工作,实现资金有序周转、项目滚动开发,腾挪出更多资金,办好更多更急的实事、大事。
  多措并举,着力盘活资产资源。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全面梳理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低效使用土地和房产,以“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盘活增效”为目标,分类分步盘活辖区停车位、经营性房产、存量安商房底商及停车位等资产资源。通过优化区属国企负责人考核机制,建立资产盘活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国企盘活资产、资源内生动力,让沉淀资产资源活起来、转起来,实现资产、资源、资本的有效贯通。
  系统谋划,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优化企业人员管理,优化区属国有企业内设部门和二级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推进相同业务子企业的合并重组及企业领导人员在区属国企间流动。优化企业负责人年度和任期业绩考核工作,推动区属国企业绩考核体系一体化,使考核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让绩效年薪与业绩挂钩更加紧密。修订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体制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充分调动国有企业职工创新创业积极性,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四)着力建强机制,做好依法“管财”文章
  强化财会监督。全面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的财会监督体系,通过横向协同、纵向联动、贯通协调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加大贯彻落实财会监督工作力度。依托内、外部监督力量,扎实开展财会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职责,在抓落实中推进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注重财会监督队伍建设,加强财会监督人才培训教育,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财会监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始终坚持“严”和“紧”的主基调不放松,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过紧日子要求,让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成为一种习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与绩效指标的挂钩联动,持续开展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切实提升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严控一般性支出,对财政增支事项,加强前期必要性论证,以财政能否承受作为论证的首要指标,建立与财力承受能力相挂钩的资金配置机制,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将“花钱问效”贯穿预算执行始终。
  科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关系,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积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扎实细致防范化解各种政策风险、债务风险及金融处非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预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各位代表,2024年,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区委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扎实推动落实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思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