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发改备思明2022295号 |
|
项目名称 |
东南元海洋数智中心服务平台 |
总投资 (单位:万元) |
15000 |
建设规模及内容 |
项目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885号梧村街道罗宾森,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用地面积6000平方米构建东南元海洋数智产业系统平台1套,包含智慧海洋感知与管理系统模块、海洋感知气象系统模块、海洋环卫系统模块、海上生产要素智能数据仓与安全感知系统模块、海洋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智能网格化预报模块等。以海洋周围环境感知、船舶避碰、船舶智能航行辅助等需求为基础,研制融合雷达、AIS、GIS、视频等多源感知数据智能终端,建立其组装生产线1条,突破智能船舶、智慧海洋推广应用,实现年产品销售达2000至10000万元。1.基于Leaflet海图的多源数据融合船舶智能监管关键技术 构建基于WGS 84坐标系的雷达和AIS数据的空间统一数据融合模型、基于JPDA算法的雷达航迹关联模型、基于局部信息熵的加权航迹融合(WTF LSDE)算法模型,基于Leaflet海图实现雷达、GIS、视频流、AIS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与展示。2.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融合视觉和热成像技术,集合雷达、AIS等数据的视觉导航集成终端,实现集航行状态监视、航线计划、自动避碰、自动监测和报警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视觉导航集成技术。3.基于SAR图像和PFSM算法的海浪反演关键技术构建PFSM算法,结合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海洋影像数据,提取海洋气象的成像规律,建立C 3PO海浪模型,将海浪数据从雷达影像中反演成实际的海浪状态,实现对海洋气象数据的感知与预测。4.基于海洋气象时空预测关键技术融合气象海洋历史温度、压强、湿度、能见度、降水、风场数据,根据预测海域的时间规律进行数据整合,利用专家知识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关于海洋气象数据的时空统计预测模型,实现对区域、固定点气象数据的精准预测。5.基于WebGIS的多源数据解析关键技术建立数据分类算法,实现对雷达、GIS、视频流、AIS数据的自主判断,构建基于WebGIS标准的数据解析算法,保证多源数据在WebGIS上的实时展示。智慧海洋感知与管理系统模块:融合北斗通导定位信息、卫星图信息、水文气象环境等自然信息,汇聚船舶信息及海上活动作业信息,结合云边协同计算、视觉识别、移动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构建全息海洋感知与指挥中心,实现高效、可靠的海上立体巡检、警务保障、智能预警的作战与指挥中心。海洋感知气象系统模块:搭建气象加综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海洋气象基础信息、通航交管辅助、海上应急管理等模块,实现对海上气象的应急预报,对海洋要素场的气压、风场、海浪、叶绿素等进行可视化展示,为码头作业、海上治安管理、应急管理和险情处理等提供决策支持,为港口、船队、海事、海警等提供气象预报服务。海上生产要素智能数据仓与安全感知系统模块:实现海洋捕捞、养殖、海上交通等产业物联网基础建设。结合海上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全息海洋要素与生产要素的信息化、可视化及智能化,为海洋生产与管理提供智能、可靠的监管服务。海洋环卫系统模块:实现环卫船高效作业,减少环卫船无效航行里程,降低碳排放,满足管理人员远程实时掌握作业船舶及船队的状态,作业细节要求,结合电子海图等手段提高船队作业的安全性。海洋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智能网格化预报模块:对海域赤潮灾害、海上溢油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进行监测预警。实现重点海域、岸段和海岛的海上浮标、综合观测平台和观测站建设,开展精细化数值预报,配置移动应急观测设施设备,形成应急监测与预警管理决策综合平台 主要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新增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构建全场景海洋智能终端,实现“天基、海基、船基、海底基、岸基”的立体感知示范中心,实现海洋基建与海洋强国基础建设能力。全要素融合北斗通导定位信息、GIS地理、海图、卫星图信息、水文气象环境信息、可见光、热成像、夜视、雷达、光电跟踪等信息并加以算法重构;汇聚商船、渔船、三无船舶等大量船舶信息,港航信息、通航、海洋工程生产作业、渔业与港口生产作业信息;基于陆、海空、天多场景海洋信息场,打造海洋感知数据中心,结合云边协同计算、视觉识别、移动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构建“海洋视智协同加一站式”专家决策服务与指挥中心,实现港内、锚地、近海、沿海、重点海域、重点船舶与重点对象的全天候立体监管,实现高效、可靠、智能、全天候的海上警务保障、立体巡检、智能预警决策、监管、执法与作战与指挥中心,为海事部门交通管制提供管理决策支持、改善通航效率,实现气象、海事、船运公司等多方信息共享、风险预警、为港口船舶靠泊、日常管理运维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 |
项目法人单位 |
厦门天吴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拟开工时间 |
2022 |
备案日期 |
2022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