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14-02-00-2025-075 成文时间 2025-08-11
发布机构 思明区住房和建设局 文 号
标 题: 思明区住建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202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思明区住建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202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有效性:
思明区住建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202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8-15 16:46
字号: 打印: 分享:

沈俊委员:

  《关于推动思明区城中村长效维护管理的建议》(第20252023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的发展工程,更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社会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黄厝社区、东山东坪山社现代化治理工作。

  委员对我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进行了充分调研,从“大物业”管理、“多元共商共治”、提升智慧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提案,着力写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后半篇文章。我局非常重视,与委员进行沟通交流,并认真研究推动相关建议落实。

  二、措施与成效

  (一)构建并完善“大物业”综合管理体系

  1.精准施策,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思明区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方式构建两类大物业平台建设路径,目前黄厝社区、东山东坪山社均已成立“大物业”平台公司并全面接管城中村环卫保洁、市政管养、绿化管养、安保服务、公共设施维护管养等公共服务。一是社企联合,共治共管。黄厝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与联发集团合资成立黄金之厝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充分发挥黄厝社区原有文旅资源优势,侧重实现市场化资产增值;立足黄金沙滩、流金岁月、金山银山、金榜题名、开门见金等生态、经济、文化特色,打造黄厝“金字招牌”,搭建城中村“基础保障”、“资产运营”和“共治共管”的“金管家”大物业平台。二是全域统筹,资源互补。东山东坪山社由于片区开发限制问题,由莲前街道创新建立全市首个街道级大物业平台,统筹6个村改居社区资源,联合厦门建发公建物业公司成立厦门建莲安平城市服务运营有限公司,将东坪山片区养护职责与莲前街道其他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村集体发展项目、安置房项目的物业服务、停车场、广告位等优质资产进行统一运营,实现了全域资源的统筹和规模化经营,弥补单个社区资源不足,探索出生态敏感区保本运营新模式。

  2.渐进反哺,探索“自我造血”新路径。结合城中村实际情况,在起步培育阶段,已对市政管养、环卫保洁等基础性服务提供必要财政支持,相关预算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通过高频次、高质量的服务融达,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逐步实现“从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一是培育缴费意识。黄厝社区计划实施“三阶递进”服务收费策略,深化“1.0阶段”,全面接管城中村环卫保洁、市政绿化管养、公共设施维护、安保维序及停车场管理等工作;巩固“2.0阶段”,重点开展大物业服务品质攻坚行动,为民宿等商家提供客源导流、民宿服务等特色增值服务,培育居民、商家缴费意识;推进“3.0阶段”,三年内逐步向商户、民宿、居民社区全面收费,减轻财政公共投入。二是强化产业造血能力。东坪山片区引导村集体参与片区内的产业项目,如投资建设生态农业园、文化艺术园区等,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策划各类活动赛事,如户外运动赛事、文化活动赛事等,吸引游客和参与者,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片区的经济活力。黄厝社区“黄金之厝”运营管理公司联合民宿管理公司,向社区内民宿商家提供统一的保洁、布草服务,为商家减轻雇佣保洁人员的成本负担,抹平淡、旺季失衡的清洁费用差额;联合开发线上小程序将民宿、商铺纳入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强化监督机制,打通宣传途径。

  (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谐生态

  1.夯实组织基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层层压实党建责任,在各项工作中激励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坚强战斗堡垒,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印发《关于推动党建引领“村改居”社区治理提升赋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导滨海街道党工委制定完善《2025年度党建引领黄厝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方案》,项目化推进任务落实,常态化抓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持续完善黄厝社区“党群共治、城村共生、业态共荣、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美美与共”的党建引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经验,总结形成“五步”工作法,系统谋划打造“红色研学路线”。2024年,黄厝社区被评为全市第三批“近邻党建先进社区”。

  2.引导村民自治。深化“近邻·思民”“近邻茶话会”活动,实现党群共议、资源共享、问题共答,2025年以来在黄厝社区、东山东坪山社累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6件。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以及老人协会、民宿协会、房东协会等社会组织“人头熟、地头熟”优势,强化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力争实现“小事不出厝、大事不出社区”,推动基层治理向“睦邻善治”升级。组建七淘导赏队、知青服务队、“厝边头尾好”近邻老人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对接“职业体验官”“凤凰之约公益创投项目”等群团活动,联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等11家单位共建生成25项常态化服务项目,充实“自治为主、资源下沉、社会补充”的近邻治理力量。

  3.加强政府引导。一是规范产业发展。落实全市“旅游品质提升年”行动要求,修订《思明区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思明区民宿发展实施细则》,完善行业规范标准。稳步推进备案纳管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施策”原则逐步推动整治,撤销不符合备案条件49家并引导实施转型,试点村完成备案民宿303家,基本完成符合条件民宿应备尽备。开展民宿发展情况调研,对照文化和旅游部三级评选标准,开展思明区民宿等级评定,累计评定金鹭3家、银鹭8家、铜鹭15家。二是壮大集体资产。出台《思明区“村改居”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暂行管理办法》,出台《思明区“村改居”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暂行管理办法》,深入推进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黄厝旅游休闲中心”三期等土地资产盘活,利用低效集体用地资源改造公共停车场3个、增设停车位1000余个。治理开展以来,黄厝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1021.9万元增加至1463.17万元;东山东坪山社所在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05.7万元增加至201.41万元。三是打造特色产业。联合象屿集团、联发集团、花木集团等企业,合作推动片区产业发展;挖掘雁塔、知青、古乐器等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开发山海文旅慢行路线、环岛路骑行、城市越野赛、团建研学等文旅活动。用好用足景观、人文资源,擦亮“山海”特色旅游文化名片,打造“黄厝城中村红色研学路线”,纳入思明区“风潮共海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深化“i宿思明”民宿区域品牌,培育形成溪头下亲海民宿集群、塔头望海民宿集群、黄厝观日出民宿集群及东坪山山居民宿集群等六大民宿集群。2024年黄厝社区吸引游客超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民宿营收2.76亿元、同比增长20%。

  (三)数字治理进一步深化智慧城中村应用

  1.强化智慧管理。创新街道多方共治高效扁平化调度机制,并打通市区两级城市管理平台,整合近40类可视化管理和服务资源,市区两级联动赋能城中村治理,实现市、区、街、社区、公服企业5级高效联动闭环“处理一件事”,我区城中村智慧管理平台成功入选2024年全市区级公共数据共享优秀案例。2025年以来,累计受理工单40000余件,处置完成率超97%。

  2.健全防控体系。一是丰富智慧应用场景。依托智慧思明数据支撑,集成房屋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民宿备案、食品安全等多元数据,试点搭建经营性自建房“一屋一码”智慧管理平台,训练落地9类AI算法,并试点无人机与AI算法相结合,自动识别渣土车进村、门前三包、违规广告牌等常见城市管理事件。二是完善综合治理调度体系。落实接处警动态巡逻制度,由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研判,依托“和对讲”系统和“厦门百姓”应用,按照三层四级巡防机制要求,发动房东协会、民宿协会人员积极参与编组巡防,有效消除刑事、治安风险隐患。探索街道综合治理调度中心运营保障机制,梳理形成《城中村综合治理指挥调度手册》和《城中村综合治理巡查手册》作为城中村综合治理事件事件派发、研判、跟踪、协调、考核评价的标准。目前已实现事件统一采集、派发、处置、督促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强基固本求质量,凝聚力量求突破。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提高城中村党组织在基层群众中的凝聚力、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力。为城中村社区量身定制培训菜单,有针对性地开展近邻党建、村务管理、城市管理、应急能力等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城中村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提升与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城中村社区“熟人社会”的治理优势,以“村民小组”为基础,激活乡贤能人的号召力,广泛吸纳居民、商家等群体,引导老人协会、房东协会等“村改居”自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

  二是加强秩序管理,拓展服务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违规行为的巡查和处罚,运用智慧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物业服务覆盖范围,增设服务点,增强居民认同感。针对外来人口增设专项服务,提高服务精准度和细致度,不断优化服务标准。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曾梅芳

  联 系 人:黄朝阳

  联系电话:2124102

 

  厦门市思明区住房和建设局

  2025年8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