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践行教育家精神,系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等5项省、部级改革实验区任务,国家省质量监测保持全省前列、中考评价全市第一、高考成绩稳中有升、五育并举体系更加完善、各建设项目如期完成,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教育品质的新提升。11月份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的实地调研,将是福建省首批“两项创建”同时达成的区域。
一、坚持政治引领,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一)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开展区委教育工委2023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述责述廉会及基层党委一把手述责述廉工作、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检查94所区属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落实问题全面整改,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印发《思明区教育系统2024年度党建工作要点》《思明区教育系统2024年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日活动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开展“厦门党建e家”平台日常性巡查,对存在问题的支部,及时提醒并督促整改,促进各基层党组织规范开展党务工作。
(二)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
紧扣党纪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建立“领导班子总负责、党组织传帮带、党员个人自学”党纪学习教育层级联动机制,制定《2024年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区委教育工委举办读书班、组织思明教育系统党纪学习教育培训班、组织党纪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等,开展警示教育活动400余场次,警示教育基地现场教学2000余人次。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丰富学习形式、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热潮接连不断。
(三)健全完善领导组织体系
区属中小学全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章程、完善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抓实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支部“双培养”工程,队伍结构更优化,党建引领学校治理再提升。2所学校党组织被评为市城市党建学院实训基地;新打造两个区级党建品牌;群惠小学和深田小学党建品牌分别获评市教育系统“十佳党建品牌”和“优秀党建品牌”荣誉。
(四)深化拓展“三争”行动
将“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与推进“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制定5大类16项实施清单,做好效能建设、指标解读、流程优化等工作。梳理56份现行制度形成《制度汇编》,完善22份重点业务标准化流程图形成《重点业务操作手册》,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推进减负增效提质。
(五)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航仪”,把责任扛在肩上,将阵地握在手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主动进行精准引导,及时处置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增进社会共识。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持续推进“思明教育”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建设,积极宣传办学成效和师生魅力风采,重视先进典型宣传引导,提升宣传频次和质量。2024年度,公众号推送345期、发稿796篇,视频号124条,累计阅读约536万人次,每月公众号影响力一直维持全区前列。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联系,教育工作经验先后获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
二、坚持统筹推进,教育发展扩优提质
(一)优质资源扩面提质
持续落实“东部新城区质量提升、中部优质区学位扩容、西部老城区校舍改造”,促进区域内校际优质均衡。有力有序推进27个教育在建项目,2024年投用8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新增2570个学位。采取“一校一策”进行校园校舍改造提升,投入约1.34亿元优化118所学校(校区)办学条件,有力促进生均校舍、运动场地面积指标同比大幅优化;获评“厦门市儿童友好学校”43所,为孩子打造更适宜的学习环境。
(二)学前教育普惠提质
一是保教质量持续进阶。围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区域提质机制”三大目标,探索“一十百千”工作模式:确立一个研究小组统筹推进,首批确立14所实验园领衔研究项目,带领全区100多所幼儿园相互帮扶、共研共促,进而促进数千名幼师共同发展。聘请8位专家,结合区级教研员力量,组织134所幼儿园围绕观察幼儿等7个研究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入园指导、专题讲座等达50余场次,全面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承办全省幼儿园专题研讨会,通过展示实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果,获得全省幼教同仁一致好评。二是幼小衔接持续发力。成功举办“幼小科学衔接”开放活动,推出全省首份幼小衔接读本《你好!小学生》;推进7所市级幼小衔接实验校(园)先行先试,探索总结出大批可借鉴、可操作的范本。我区《幼有优育 奠基未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等“第十三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地方典型经验电视展播活动中推广。
(三)义务教育减负增效
一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聚力破题,全域协同力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入选教育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关注薄弱学校、边缘学科,通过跨校学科指导、送教听课、分层教学教研、教研员蹲点对接等方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新课标、新教学、新学校”研究,累计开展学科教研活动500余场,聚焦“深度学习3·0—校本教研质量提升”“大单元作业设计”“跨学科主题实践”等主题,有力推动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我区在2024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及福建省中高考中继续保持优异成绩。二是巩固深化“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成果。推进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制定《校本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导意见》,通过“优秀校本作业”展示活动,展示“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成果。持续加强特色学校创建,培育传统优势项目,新创建科学教育实验校等各级各类特色学校47所,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开展中小学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校展示活动,为28个校(园)授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校”,发布《思明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案例汇编》,精选、提炼各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助力思明范式的形成和推广。三是优质校集群发展。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24年新组建3个教育共同体,目前,共有16个共同体覆盖55所学校,引进名校开办分校,创新“区属市办”办学模式,横向扩大优质资源辐射,纵向打通学段壁垒。小初衔接探路先行,加强基础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稳居省市前列。
(四)普高教育特色亮显
全区3所完中校“因校制宜”,明确自身特色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和社会发展、产业发展需求,整合、搭建特色课程资源平台,加强特色校本课程研发,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特色课程体系。松柏中学持续推进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进课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湖滨中学开启“体验式生命教育”新篇章,通过课程、活动、讲座、研学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的信念;大同中学延续“特色发展、多元升学”的美育思路发展,持续推进舞蹈、排球、美术特色培育,呈现多元特色发展。
(五)特殊教育优质融合
立足我区实际,组织区特教资源中心骨干教师力量定期开展现有的33间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巡回指导工作,持续提升资源教室运行成效。开展区第六届特殊学生生活、劳动技能展示活动,参加市2024年特殊教育学生生活与劳动技能展示嘉年华,充分展现我区特殊教育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组建的羽毛球队代表福建省队在2024年全国特奥羽毛球比赛中斩获1金4银2铜,续写思明体育新荣耀。
(六)数智教育激发动能
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省智慧教育试点区”建设,开展各信息化项目、研修模式整合工作,形成区域推进合力,实现资源应用更流畅、数据对比更清晰、自主学习更便捷。演武小学的智慧校园云平台入选教育部“2024年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小学案例。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团队,挖掘学校和学科数字化应用典型,立项信息化专项课题省级6个、市级8个,打造优秀课例获省赛5个一等奖中的4个,数智赋能成果显著。构建赛研结合师生竞赛模式品牌,举办第三届“思创杯”中小学生创新挑战赛、第十三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综合竞赛等,以智慧赋能提升育人新实效。承办中小学智慧体育研讨会暨新任体育教研员研修活动、第六届STEM教育发展大会、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 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专题研讨会等3场国家级论坛,展示思明区以数字教育驱动教学转型、以教学变革引领学生科技素养提升的典型经验做法。在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上,市二实小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入选学校,承办了“学为中心的学习场景探秘”微论坛,展示了数智赋能的教与学变革模式。
(七)教育服务优质多样
持续推进终身教育内涵发展,持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评选7所市级优质教学点,启动实施省终身教育创新基地项目,开展四大学堂、开设“学习时光”公益自习室、开办“思明夜校”,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终身学习资源。13个项目获省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终身教育提质培优项目等荣誉。此外,今年将关工委、退教协、老体协三个群众性工作组织调整为一套班子,进一步团结广大“五老”,积极发挥余热,参与教育服务关爱工作。
三、坚持师德第一,队伍建设焕发活力
(一)夯实根基,强化队伍内生力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区属学校“强腰”工程,全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和“揭榜攻坚”专项行动,以学校领导班子及中层以上干部成员为重点对象,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正面激励,召开第40个教师节大会,表扬1024名教师,开设《“明师”有范》宣传专题,优选师德事迹。在全市首设班主任(年段长)节,455名优秀班主任(年段长)获颁“三角梅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增强教师使命感。
(二)优化路径,强化专业发展力
以“三级培养”加强教育队伍建设。落实区“强腰”工程提升机关队伍素质;推进区名校长培养工程、组织中小学校长异地名校跟岗锻炼提升管理力;完善教师专业成长“五级平台”“七级台阶”培养体系,评选新一届区“名师工作室”28个、区“名师发展工作室”32个;开展第二期“高质量发展与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一三五十”培训梯队,评选区青年教师培养基地校20所,进一步激发育人活力。
(三)完善机制,强化队伍科研力
持续发挥6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顾问作用,加强高素质队伍引领,出台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方案,开展“三新”研究,成功举办第三届教学成果奖评选,科研带动办学提升。2024年,思明老师立项市级以上课题80余个,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8个、市级教科研成果奖41个;获评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居全市首位。
四、坚持五育并举,学生素养全面培养
(一)思政育人内涵持续厚植
开展区级思政教师岗位大练兵,评选出思政课金课35节;成功举办“大思政课”建设成果展,呈现近年鲜活思政教育的探索成果。深田小学“传承‘近邻’文化,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和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做法入选省教育厅典型案例。持续推进“红色基因 绿色生态”思政课建设,深化10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项目,不断提升思政育人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协调性;成立厦门市首批“小小湖(林)长制”志愿小分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讲好生态文明故事。创新馆校融合方式,打造“行见思明”思政品牌,联动首批10家思政实践基地开展185次实践活动,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携手厦门市博物馆打造的“博史铸今 传承不息——‘文博思政课’”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创新案例百强;联动华侨博物院精心呈现的红领巾讲解员主题宣讲,入选“共和国故事我来讲——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名单。
(二)科学教育支撑实力跃升
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路径,推出科学教育提升“九个一”举措,聘任科学副校长63名,实现中小学全覆盖,成立少年科学院16个,孵化省市区科学教育实验校18所,建设科技教育创新工作站10个;聘任厦大化工学院院士为区科学教育总顾问,建成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基地5个,探索早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微信公众号“云端科学角”专栏,引领学生破解“科学之问”;签约校外科学实践基地72个,丰富科学教学资源和科学实践;全省首推科普大观园手绘地图,涵盖厦门园林植物园、厦门科技馆、厦门市天文气象馆等54个科普教育基地,每个场馆每年将对青少年实行至少20天的免费开放或优惠时间。2024年科普活动累计辐射10万余人次,获科创类国家级奖项204个。
(三)体教融合优势充分彰显
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小初衔接建设,开展中小学生区级14项传统赛事,8400多名运动员参与。开展第二届大课间评比,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共评选出15所大课间示范校、12所优秀学校。深入推广“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中小学体育项目全面开花、捷报频传。在第四届全市中小学师生体育能力大赛中,我区师生共获236个奖项、48个一等奖,一等奖获奖率列全市各区首位。
(四)美育润心特质亮点闪耀
进一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结合国家艺术展演开展全员参与的学校艺术展演活动,着力推动班级合唱的普及与开展,创新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合唱展演。举办思明区第十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开展合唱、舞蹈、戏剧等5项区级赛事,共有61所学校、6983人次参与;承办中国舞蹈家协会2024年“小荷风采”优秀剧目全国巡演(厦门站)活动,45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少儿舞蹈团队同台展现风采,吸引全国逾两千名观众到场观演,社会反响热烈。学生美育素养不断提升,美育改革优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获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成果2项。厦门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先后发表《“体”现精彩 “美”不胜收》一文,赞美思明教育“体教融合”“宫校合作”等育人模式改革成果丰硕。
(五)劳动教育实践蓬勃发展
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出台《思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劳动课程、劳动实践、劳动评价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各校制定校级实施方案,做好统筹规划。注重示范校作用,组织学校开展中小学劳动示范校专场展示活动,展现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成效,带动全区各校劳动教育有效推动,形成良好工作格局。
(六)心理健康教育基石稳固
持续做好区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关爱帮扶、危机干预等工作,及时化解风险。编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秘籍》,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完成学生心理健康学期普测10万余人,心理健康宣传1848场,守护学生阳光成长。全力推进校家社医服务项目的先行先试,启动思明区“校家社医”实验项目,创建“思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医教协同研训基地”,开启学校、家庭、社会、医院携手“整合资源,创新育人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心育新篇章。
五、坚持综合施策,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更加有方
推进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构建完善“一核六联”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区域模式,成立多部门联合工作组,积极打造馆校协同、医教互促、社教同频、警校同步、家校互动、体教互融六大“教联体”。通过“十所联十校”的方式,首批成立10个“蒲公英”学校法治工作室;建设20所家长云校数智化应用基地校,创新构建“教育局/指导中心+学校+家长”的“三维共育”模式,为家长提供专业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相关工作经验获评“全国青少年区域阅读案例”“第二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
(二)校外培训治理更加有力
一是加强运作效能。协同非学科行业主管部门做好非学科审批工作,审批数量居全省首位;推进非学科类机构的全纳监管,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机构数量、交易订单金额、资金监管总量均位居全市首位,有效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的发生;优化课后服务体系,组织遴选6批72家非学科机构纳入课后服务第三方机构名单。二是加强日常巡查。依托街道和社区网格员,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对校外培训机构常态督查,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巡查4583家次,督促整改一般安全隐患313处;对1139名从业人员进行准入查询、165家机构开展数据稽核,切实把好安全关。三是加强执法工作。借力福建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立案调查8起,完成全省首件教育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行政处罚案件。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发来感谢信,对我区“双减”工作成效予以肯定。
(三)民办教育管理更加规范
优化常态管理,完成全市首件民办园行政处罚案件,强化警示规范作用;有序完成2024年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审核、民办园、集体办园与民办中小学“四证”材料的审核工作。优化风险应对,制定《思明区民办幼儿园停办处置预案》,妥善应对17所民办园临时关停等情况,指导无法维持经营、整改后仍无法达到最新办学要求等状况的民办幼儿园有序退出市场。优化年检年报,实行量化计分,完成8所民办中小学、67所民办园、62家培训机构年度检查。
(四)校园安全防线更加坚实
全方位开展“点题整治”专项工作,打造校园“雪亮厨房”,构建学校食品安全“全流程”“全覆盖”监管体系,建立“接诉即办”快处机制,实现校园食品安全服务纠纷多元化解和源头治理,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全区共筑校园安全防护链,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落实《思明区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全年共开展8次校园安全隐患联合排查,3轮校园安保人员全员培训,900多次交通安全、防霸凌等入校宣讲,全力守护每一个师生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