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05-02-03-2025-018 成文时间 2025-06-26
发布机构 厦门市思明区科技和工信局 文 号
标 题: 思明区科技和工信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2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思明区科技和工信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2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有效性:
思明区科技和工信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2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09 16:17
字号: 打印: 分享:

  答复类别:A类

陈典全代表:

  《关于支持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6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卫星技术在通信、导航、遥感等多领域的应用,既能推动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又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关键支撑,卫星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也提出要积极培育商业航天、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卫星互联网产业仍处广阔蓝海。

  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深入开展相关调研,咨询企业、行业专家学者,论证建议可行性。思明区虽然受限于工业用地紧张、环评控制严格等客观因素,但在发展卫星互联网产业有一定优势,表现在拥有较强的软件技术研发能力和较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基础,且拥有厦门大学等高校资源和软件园等创新空间。

  二、措施与成效

  目前我区卫星产业主要聚焦卫星服务领域,代表企业有精图信息、科拓通讯、卫星定位等,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区围绕卫星互联网上下游产业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培育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

  一是鼓励我区企业向卫星制造业上下游延链。制定出台《思明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空间三个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进一步聚焦增产增资、工业上楼、项目招引、中小培育、创新发展、绿色制造、降本减负、人才保障8个方面,助力优讯(光芯片)、斯坦道(精密仪器)等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夯实芯片、元器件、传感器等卫星产业基础。二是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卫星产业的运用。出台《思明区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助力卫星互联网企业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运用。三是引育优质企业。发挥思明科创基金产业带动和基金招商作用,目前已投资艾航科技(低空经济)等2个项目。举办思明科创新星企业评选,遴选出秒享科技等11个优质项目,其中,壹倍科技项目成功推荐至厦门市“四链融合”项目签约,以此搭台成功为项目对接投融基金,助力企业完成融资拼盘,该项目已落地我区。组织投融对接会,邀请了福信光电等6个项目,链接30多家金融机构对接项目并路演,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二)加速“放管服”改革

  今年我区建立“窗外”事务协调服务机制,旨在更好处置需要跨层级、跨部门协同或政策界定不清的“窗外事”。目前已优化增设“窗外”事务协调服务线下专区,开发企业“窗外”事务线上诉求系统,依托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推动解决企业在开办登记、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增资扩产、政策兑现、企业迁移、变更注销等全生命周期运行中提出的合理诉求,扁平高效解决企业“窗外”事务,推动政务增值服务扩面增效。截至5月底,办结企业“窗外”事务协调服务的诉求65件。

  (三)加强产业人才培育

  不断加强创新人才发展要素保障,营造创新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助力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出台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专项政策,对相应领域专业人才给予奖励,引导人才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落实软信产业人才政策,通过政策帮助企业引育骨干人才598人、专业人才110人,引进毕业生222人;落实高层次人才奖励政策,为11家高层次人才企业兑现领军型人才创业奖励2000万元。

  (四)推动产学研用进一步融合

  深化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培育创新型企业,2024年我区成功培育8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持续优化产学研平台跟踪考核机制,提升平台链接科创资源,服务产业创新的能力,2024年共开展2期产学研对接交流,促进创新成果供需对接。2025年1月,我区与厦门理工学院、中国移动、众数信科,在共建“人工智能+海洋”行业应用示范基地上达成合作,项目根植于“文鳐”大模型,是我国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大模型,将有效促进卫星通信技术在智慧航运方面的研发和运用。

  (五)鼓励企业推出典型应用

  指导企业申报福建省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等评选活动,助力企业推出典型应用场景,以场景开拓市场,如我区企业卫星定位,其“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云平台”项目入选“数字厦门建设成果优秀解决方案”,该项目运用北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交通云平台,实现多元交通数据融合与共享,深入融合交通行业业务应用,为全国20个省区、150余城市、4000多家政企客户提供信息化服务,日常稳定接入的车辆超过20万,助力多地市政企客户提供安全管控、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服务。

  (六)鼓励企业出海

  不断完善服务体系,通过软信企业恳谈会等形式,邀请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海外市场调研、法律咨询、风险评估等服务,交流出海心得及遇到问题,解决企业出海的后顾之忧。借助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的契机,推动企业在新兴技术、产业升级等领域与金砖国家开展合作,实现技术与资源的共享互补。全力推动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提升区域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目前我区卫星互联网产业虽已具备一定产业土壤,但仍存在缺乏关键引领的龙头企业等问题。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开展卫星互联网企业引育,瞄准关键环节加速完善产业链条,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推动现代制造业体系建设

  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卫星互联网发展打好产业基础。以数字科技赋能新智造,将我区创新深化“数实融合”机制改革工作与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相结合,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加大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支持本地高校、企业开展对接,建立产业人才培训机制。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技术改造等惠企政策,引导企业将研发资金重点投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领域。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平台,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建设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科创服务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企业孵化”相互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依托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引进培育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和平台,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创业基金作用,聚焦战略新兴、高新技术、工业技术以及数字科技等重点领域,依托专业投资咨询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型制造企业的投资力度。

  (三)加强精准招商引资

  有针对性招引卫星所涉及的关键芯片、零部件及相应互联网载荷企业,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场景招商,与我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低空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自身高端服务业集聚、科技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找准定位、另辟蹊径,打造未来细分赛道的“特色功能区”。深化“走出去招商”机制,开展精准招商,依托开元创新社区等空间载体,大力吸引科技型企业落地,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外资经济。充分利用思明区金融集聚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各阶段的资金支持,为投资机构提供优质的科创项目,实现多方共赢。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张丽珍

  联 系 人:翟文鹏

  联系电话:0592-5885929

  厦门市思明区科技和工信局

  2025年6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