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05-02-03-2025-030 成文时间 2025-08-08
发布机构 厦门市思明区科技和工信局 文 号
标 题: 区科工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1009、20251011、20251021、20251022、20251023、20251025、20251026、2025102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区科工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1009、20251011、20251021、20251022、20251023、20251025、20251026、2025102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有效性:
区科工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1009、20251011、20251021、20251022、20251023、20251025、20251026、2025102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8-22 09:33
字号: 打印: 分享:

    答复类别:A类

王维贤、欧长胜、曾凡昌、陈苏湘、陈方毅、余淑香、黄东春等委员:

  《完善一体化协同服务机制,助力思明数实融合发展》(编号:20251009)、《思明区针对AI应用实施定向孵化并顺应产业变革的建议》(编号:20251011)、《关于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思明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编号:20251021)、《关于思明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编号:20251022)、《大模型赋能思明区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新质生产力》(编号:20251023)、《借AI东风,建设空间智能研发中心的建议》(编号:20251025)、《关于加快构建创新生态助推思明区未来产业“加速跑”的建议》(编号:20251026)、《大力发展BCI产业,助力人工智能经济先行区建设》(编号:20251027)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思明区作为厦门数字经济主阵地,始终以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为抓手,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我区依托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优势,汇聚了一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创新平台及应用场景,在数实融合、未来产业培育、人才支撑等方面具备良好基础。

  各位委员的提案聚焦数实融合机制完善、AI应用定向孵化、未来产业创新生态构建、特色产业(如BCI、空间智能)发展等关键领域,提出的强化基础设施、培育应用场景、完善人才政策等建议,针对性强、价值显著。接到提案后,我区高度重视,联合区发改局、区人社局等多部门梳理工作举措,吸纳合理建议,形成如下办理成果。

  二、措施与成效

  (一)推动数实融合,激发数字基础设施潜能

  1.打造智能算力枢纽。建设全市首个“政企联建、专业运营”模式的思明智算中心,定位为厦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基础设施,配套统一运营、云管、运维等七大平台,形成“算力服务+技术研发+生态赋能”综合服务体系。该中心于2025年4月26日揭牌运营,320P高性能算力已投用,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及众数信科、林德叉车、百度飞桨等十余家企业达成合作。

  2.发布“双向清单”促进供需对接。梳理辖内33家人工智能企业的400余项技术研发及解决方案能力,形成企业能力清单;联合教育、卫健、思明城建集团等23家单位挖掘实际需求,形成场景需求清单,已推出首批45个应用场景,涵盖教育教学、疾控医疗、企业治理等12个领域,后续将持续扩大覆盖范围。

  3.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常态化开展数字化转型活动,覆盖企业近1400家次,推动10家试点企业申报转型项目。夯实数据要素基础,推动109家辖区企业完成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平台注册填报,为数据交易与开发利用筑牢根基。

  4.拓展数实融合新业态。在鼓浪屿打造无人机送药试点,落地艾航科技等企业,聚焦行业级无人机、智能终端设备研发;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中配建智能门禁、监控及智慧停车系统,提升居民生活便捷性与安全性。

  (二)构建创新生态,助推未来产业发展

  1.强化战略规划引领。出台新一轮软件信息业三年行动方案,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内容、智慧城市等方向,实施人工智能“135+N”发展战略(打造“一区三中心”、开展“五大行动”、构建“N个应用生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

  2.搭建创新载体与平台。引入腾讯、华为、百度、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头部主体建设创新平台,降低本地企业技术使用门槛。推进思明未来科技园建设,采用“政府+国企+高校孵化器+链主企业”四方联合模式,联合国投智能、航智天汇等主体,支持企业技术攻关与产学研合作。

  3.完善产业基金机制。设立AIC股权基金、橡树新兴产业基金等未来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9.223亿元,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创新基金管理模式,将企业新增研发投入、税收贡献等与收益让渡挂钩,放大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返投倍数,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4.促进产学研协同。2025年4月成立思明区人工智能高校创新联盟,整合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等四所高校资源,推动“产教融合+技术转化”。如与厦门理工学院合作,训练研发“文鳐”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大模型,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三)培育特色产业,拓展AI应用场景

  1.发展BCI产业。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推进脑科学产业项目落地,已布局1个脑功能研究中心及3家企业,助力打造脑科学产业高地。

  2.布局空间智能领域。聚焦视觉识别、空间定位、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AI十条”等专项政策、思明科创基金等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支持企业发展。推进5G基站建设,为空间智能终端设备提供低时延网络,探索智能无人物流配送试点。

  3.深化大模型与AI赋能。在医疗领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医疗大模型,将出院方案、诊疗方案生成时间缩短至1分钟内;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借助大模型解读医疗报告,“健康小鹭”AI助手推动基层与大型医院服务同质化。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征集,强化技术落地实效。

  (四)强化人才支撑,保障数据安全

  1.优化人才培训与服务。依托“厦门零工市场”平台发布岗位信息7185条,帮助5849人实现就业;2024年开展技能培训35期、覆盖1550人,促进10116名城镇失业人员、2301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联合百度飞桨、华为产业赋能中心开展AI培训,全年预计培训3300人、授证950人。

  2.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对软件信息企业新员工给予厦门市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50%的配套补贴;对获得高级计算机技术资格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职称的人才,分别给予5000元至1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AI券”支持企业使用算力、算法等关键要素。

  3.筑牢数据安全防线。梳理8个数据安全领域风险点,制定2个应急预案;近三年投入178.5万元升级网络安全设备,面向重点部门和企业开展数据安全培训,完善数据安全管理试点企业库,保障数据要素安全流通。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当前,我区在产业协同性、应用场景覆盖广度、人才引育精准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我区将以各位委员的提案为指引,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深化数实融合。扩大应用场景覆盖面,常态化征集发布应用场景清单;加速思明智算中心二期建设,强化算力支撑;推动更多“数据要素×”典型场景落地,形成可复制的实施路径。

  (二)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思明未来科技园建成投用,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关键环节;扩大产业基金规模,吸引更多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参与,强化对未来产业的资本支持。

  (三)强化特色产业培育。推动BCI产业项目运营,拓展脑科学临床应用场景;支持空间智能企业技术研发,落地无人配送等试点项目;深化大模型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提升赋能实效。

  (四)提升人才保障与安全。优化AI人才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覆盖面与认证规模;完善数据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强化动态监测与风险处置能力,为产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领导署名:张丽珍

  联系人:谢明灿

  联系电话:5861510

  厦门市思明区科技和工信局

  2025年8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