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10-21-00-2025-002 成文时间 2025-08-15
发布机构 厦门市思明区审计局 文 号
标 题: 思明区审计局关于2024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公告
内容概述: 思明区审计局关于2024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公告
有效性:
思明区审计局关于2024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公告
发布时间:2025-08-15 16:45
字号: 打印: 分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区审计局对2024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涵盖了去年下半年至今年5月组织实施的有关审计项目。审计结果表明,2024年,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专项行动,以“进”的态度、“快”的作风、“干”的成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执行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着力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防风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

  一是持续激发财政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获特别国债10.4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1.68亿元、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授信额度167亿元。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助力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为80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20亿元。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惠及356家企业,涉及超5,000万元扶持资金。外引内培双向发力,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员招商,构建“1+N+10”招商模式,全链条保障项目落地见效。形成6个基金集聚区,新增落地金融招商项目84个、注册资本523.4亿元。九八投洽会签约98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超400亿元。

  二是兜实兜牢民生底线。推进47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7.1万户。大力推进污水“两高”建设,完成248个建筑小区、44条道路排水管网改造。新改扩建8个学校项目、增加学位2570个,推进118所校园校舍改造提升。全区实现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964人,兑现就业补贴2,413万元。实施“引才育苗”工程,向3077名新引进人才兑现生活补贴7,456万元,发放“五年五折”租房补贴1.14亿元,惠及2.9万人次。推动1188家“三合一”场所、1052栋生产经营性自建房和357处中山路老旧公房开展消防技改,完成110个小区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隐患整治。

  三是着力防范经济风险。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出台财政事前绩效评估工作流程。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智慧财政”建设,以“智慧财政”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升级完善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资金审核等功能模块。强化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约束,开展“三公”经费、往来款等专项资金检查。加强政府采购和基建项目审核监督,关注重点项目风险。构建强化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全面提升国企综合效益和实力。积极防范化解各种市场风险、债务风险,促进经济运行更加稳健。

  一、区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审计了区财政局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61.39亿元,支出总计156.20亿元,年终结余5.19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83.85亿元,支出总计77.61亿元,年终结余6.2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总计1,963万元,支出总计1,963万元,年终结余0万元。

  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精细化不足。个别部门和下属单位预决算公开不及时。部分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审核不到位。32个预算单位67个项目预算执行率小于50%。3家有非税收入的单位未编制非税收入预算。

  (二)债券资金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单位使用的一般债券资金未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或未在年内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部分专项债券资金沉淀在工程共管账户、代建单位银行账户或财政专户上。部分使用专项债建设项目出现“资金等项目”情况。部分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报送不科学。

  (三)转移支付使用不够规范。部分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未及时下达到具体实施单位,如2024年度水利资金指标、2023年国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指标、2024年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启动资金指标等。

  (四)财务管理不够严格。7个账户在清缴历年诉讼费结余款项后已无实质性业务发生但账户仍未及时清理。1家国企实缴出资额与财政总预算账载金额不符。部分项目资金未归口同一会计科目核算。

  (五)绩效管理不够到位。重点绩效评价未覆盖专项债券资金项目。个别单位的绩效目标设置不够合理、未具体量化和细化、绩效指标目标值前后不一致。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结合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了8个行政事业单位。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管理不规范。1个部门内控制度部分内容已不适用当前实际情况且未修订。1个部门内控制度未对重大经济事项标准作出明确认定。

  (二)采购项目把关不严。1个部门对顾问聘请协议条款履行跟踪不到位。1个街道5个项目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预算绩效管理服务出现申报不全问题。1个街道2个项目先实施后研究、采购固定资产管理服务质量不佳。1个部门委托第三方进行工程审核结算效果不佳。

  (三)工程管理不精细。1个街道单项施工合同金额50万元以上限额以下的已结算工程项目未按要求报送区财政审核中心备案抽查、个别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虚报工程量。1个部门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未规范询价。

  (四)部分资金管理不规范。1个部门对下拨街道治保会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监督不到位,部分街道未支出该项工作经费。1个街道因审核不严多支付租赁保证金。

  (五)下属单位监管不严。2家街道下属公司均未制定且未向街道报送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1家街道下属公司对4家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未清理。1家街道下属公司尚有部分往来款未及时清理。

  三、政策措施落实审计情况

  审计了2024年思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运营方面。一是1个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补助监管不到位,超范围支付建设补助,且该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自装修建成后长期闲置。二是部分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合同对投标承诺人员配备约束性不强、未将人员配备信息完整录入养老信息平台。三是1个部门未明确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备补助申请要求。

  (二)社区为老服务方面。一是部分街道康乐活动存在签到表套用、不同场次活动照片相同、活动资料无签到记录、活动人数未达标的情况。二是2个街道存在助老员配备不到位情况。三是部分街道助老员上门巡访记录不规范,存在同一照片出现在不同巡访记录、未及时更新平台巡访数据的情况。

  (三)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一是全区无偿助餐、家政、医疗服务政策惠及面不够广。二是部分街道社区食堂现场餐饮营业执照非合同签订方,1个街道社区食堂部分场所转租作为他用。

  四、投资审计情况

  审计了2023年思明区教育系统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情况以及2024年思明区卫生健康项目建设和运营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资金管理方面。一是个别项目建设资金未严格按进度拨付。二是个别项目建设资金沉淀在代建单位账户。三是个别项目土壤检测费存在超概算支付的风险。

  (二)建设过程管理方面。一是个别项目抗震支架、楼梯井等6处未按图施工。二是个别项目存在涂料阳角条外露、局部墙面涂料开裂等8处施工不到位情况。三是个别项目超期但工期认定不够严谨。四是个别项目联系单等经济资料未及时盖章确认。

  (三)项目竣工和运营管理方面。一是个别项目存在未按实结算问题。二是部分项目的主体项目已竣工验收未及时送审结算。三是部分项目未及时暂估入账或竣工财务决算。

  五、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审计了1个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林长制落实不够严格。部分护林员履行巡山职责不到位,存在巡山距离短、未实行一天两巡任务等问题。

  (二)古树名木管养不到位。部分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被堆放建筑施工垃圾、被私人侵占堆放各类杂物,部分古树名木被油烟直排。

  (三)排海口水质不达标。5个排海口2021—2023年部分月份水质个别指标不达标。

  (四)未严格实行雨污分流。1个道路路边水沟常年偶有污水排出,影响附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

  六、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审计了2023年思明区属国有企业应收款项情况以及1家公司2024年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业务风险防控不够到位。1家公司本部和1家下属公司2023年及2024年资产负债率偏高。1家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中虽有“应收款项管理”模块内容,但未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

  (二)采购管理需进一步加强。1家公司对个别服务合同履约跟踪不到位,个别服务供应商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1家公司的1家下属公司超过3年确定无法收回的采购预付账款18.60万元未及时账务处理。

  (三)财务管理不够严格。1家公司个别项目审核报销时间长达2年。1家公司不同下属公司之间同一会计事项账务处理不一致。2家公司的个别下属公司的会计账载内容与社会审计报告披露内容不一致。

  (四)部分固定资产未盘点。1家公司155项固定资产未在其各站各部门的盘点表内且年底未盘点。

  七、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深入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和规范使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强化财政绩效管理,规范非税收入征缴。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体系,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保障力度。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提高资金统筹水平。加强政府债券管理,保障债务风险可控。切实把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增强预算刚性约束,构建从预算源头控制到执行末端治理的长效机制,健全专项资金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制度,推进财政收支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二)进一步强化政策执行监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区重大政策措施,健全政策评估机制,形成政策叠加放大的正向效果。紧盯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关键环节,严控项目立项、工程、服务招标等重点领域,对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督导、跟踪问效,不断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提升“立”的质效。督促压实各部门各街道的政策主体责任,确保每一分钱切实用到实处,健全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机制,提高扶持资金的动态管理水平,做到精准核查、精准发放,坚决抵制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进一步防范化解项目风险。做深做实项目储备,加强项目前期论证,用足用好专项资金,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及时协调解决贯彻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抓好任务分解和细化落实。加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的质量监管工作机制,严把工程质量关。压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不断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加强项目投资控制,及时完成项目结算、决算、转固,有效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国资国企监管。以健全制度为抓手加强资产管理,推进资产配置合理、使用高效、处置规范,持续推动资产管理专业化、市场化、数据化,盘活用好国有资产。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持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业务准入机制,强化金融风险管控,规范业务经营,强化违规经营责任追究,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