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腾隆委员:
《关于规划建设思明区自行车道 共筑思明 “绿色之路” 的建议》(编号:20252013)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思明区作为厦门市核心区域,正面临交通运行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区域内人口高度聚集、商业活动密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优质教育机构集中,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出行需求持续攀升,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优化居民生活品质、缓解城市运行负荷,加快发展绿色出行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系统推进自行车道建设具有显著战略意义。收到该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专题研究,会同思明交警大队、区城管办、鹭江街道等会办单位协同推进办理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专注顶层设计,推进科学系统规划。为推进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从规划层面开始布局实施,市资规局于2022年底出台的《关于<厦门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年版)的补充规定(一)》,该规定对我市非机动车道的规划设置进行了技术性指导与补充,明确规定市政道路应按照其规划标准断面设置独立非机动车道。其中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道路标准红线宽度分别为60米、43米、30米、22米,非机动车道宽度均为2.5米。该规定对新规划标准道路设置独立非机动车道具有指导作用,但对于非标准断面、红线宽度不足的道路设置独立非机动车道缺乏更详细的技术指导,较难形成连续、统一的非机动车道体系。我局将通过与资规部门开展联席会议等形式,建议资规部门从规划层面进一步细化非机动车道新建及改造规划技术标准,统筹道路红线宽度与独立设置非机动车道宽度,尽可能系统性地解决非机动车道网络连续性等关键问题。
(二)完善非机动车道及隔离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局结合地块配套市政建设项目,通过划线、设置隔离护栏等形式推动非机动车道建设,如前埔西路等。同时结合现有道路路幅情况,通过优化断面的方式在湖滨西路、开元路等路段设置非机动车道。改造完成后非机动车道与行人分流,骑行车道的独立性与安全性大大提升,为骑行者创造清晰、受保护的骑行环境。
(三)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骑行体验需着力于基础设施完善与服务配套升级。目前我区范围内已设置较密集的自行车停车区域,并在禾祥西路、禾祥东路等路段设置休息座椅可供骑行人员使用。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园、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区进一步增设必要的自行车停车区、简易休息点及清晰的标识标线等,改善基础环境,多措并举提升骑行便利性与舒适度。
(四)强化市容治理优化骑行环境。我区城管办、交警部门等围绕提升自行车道管理水平,联合多部门每月开展“门前三包”、道路养护等多项监督检查并跟踪整改;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在66条街区规范1242户商户“适当跨店经营”并推动“商家自治联盟”,同时设置53处“摊规点”(含221个摊位)引导流动摊贩;严格管理共享单车及非机动车停放,运用日常考评、智慧平台考核及执法手段解决乱停放问题;严格监控并处理侵占非机动车道行为,确保非机动车的骑行环境得到良好保障。
三、今后推动计划
我局将继续加大与城管执法局、交警、属地街道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辖区自行车道规范建设与管理。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仲伟斌
联 系 人:叶少平
联系电话:0592-2661779
思明区市政园林局
2025年8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