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锋、洪永福委员:
《厦门古城片区的街区景区化的建议》(编号:20253001)、《加快推进厦门城墙遗址公园建设,焕发厦门古城街区新活力》(编号:20252015)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接到提案后,中华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市区开展对厦门老城墙遗址公园和中山路片区等古城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区委区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中山路业态提升工作专班,围绕建设中山路高品质文化街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快推动城墙遗址公园建设方面。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山路业态提升工作专班,区领导担任专班主任,并指定思明区国企广悦建兴公司负责中山路片区管理运营工作。思明区文旅局和中华街道均组织成立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志愿服务队,鼓浪屿旅游集团也积极投入到“巷遇思明”街巷文化游项目,大量文史专家等专业团队也积极参与开展深入细致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对古城墙遗址、中山路片区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商业文化、名人轶事等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挖掘。街道积极配合市区政府深度挖掘古城墙的历史文化底蕴,整治提升周边环境景观,配合推动建设古城墙遗址公园。
(二)着力提升古城街区历史风貌方面。街道注重合理利用老地名资源,在城市建设中融入老地名,中山路步行街已获评全国历史文化名街,提升了厦门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街道积极建设带主题文化的口袋公园,留住乡愁记忆,在付厝巷建设了街巷文化主题口袋公园,在霞溪路老城区危房拆迁的原址上,科学规划并建设儿童主题文化的口袋公园,确保了公园与周边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协调。街道注重收集利用老物件和老照片,支持保护了江夏堂老建筑和老物件,配合在水仙路口建设“城记中山路”一整栋楼的老物件和老照片等历史陈列馆并对外开放,营造浓厚的乡愁氛围。通过文化互动体验、新场景叙事等表现形式,打造城市记忆片段。同时充分挖掘联动各界文化资源,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讲座等各类丰富的艺文活动,为宣扬厦门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开辟了新空间、新场景。以侨批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保护和宣传了侨批文化和南洋历史文化的结合。街道积极配合市区政府将开心麻花引入人民剧场,借助该剧团在内容创作方面的优势资源及知名度,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且市场化响应度较高的原创演出剧目,进行日常演出。
(三)全力打造多元化消费新场景方面。厦门市政府和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提升了中山路片区的骑楼外部景观,再现了骑楼街景文化。思明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山路街区提升指挥部,通过调整中山路业态,提升消费多元化新场景。中华街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力量,全面打造智慧街区,运用了5G技术在开展智慧灯杆、智能喷淋等设施建设,构建具有智慧消费服务、智慧安防、智慧管理等功能的智慧商圈体系,打造数据管理和数据监控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监测商圈人流量、城市消费和商业布局变化动态,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体验,促进新零售模式开展。
(四)围绕古城主题,打造街区景区化品牌,梳理提炼形成古城街区特色IP方面。中华街道保护和宣传辖区范围内有大量的老街巷和特色地名标志,一直以来都以公众号视频、自媒体、街巷游等形式广泛宣传地名历史典故和内涵;针对厦门的名人故居,厦门已出版过《厦门名人故居典故》等相关书籍。街道把辖内11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了第二轮不可移动文物集中保护修缮项目,几年来,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尽最大努力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传承城市文脉,利用了光影技术、视频拍摄、街巷游、AR技术等形式加强了文旅互动体验,彰显厦门人文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中山路片区的多元化消费、品牌IP打造及古城墙遗址文化公园的建设和提升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市民的期待还有差距,中华街道将继续发挥属地管理单位的作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持续推动中山路片区和古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与提升工作。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江帅
联 系 人:苏江圳
联系电话:13799295753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中华街道办事处
2025年8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