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00-03-01-2011-003 成文时间 2011-12-15
发布机构 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标 题: 思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内容概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有效性:
思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1-12-15 12:53 来源: 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打印: 分享:
   (在思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思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高、精、优”的发展方向,努力构建海峡西岸重要商务营运中心、消费购物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积极推进宜居、宜游、宜学、宜商、宜业的“五宜”思明建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经济规模、社会和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城区服务集聚功能、公共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的“五大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15位。

  (一)显著成就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强三、优二”发展战略,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一番。“十一五”期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31.35亿元,年均增长15.2%,占全市的25.8%,人均生产总值6.55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户籍人口算8.56万元),财政总收入93.06亿元,年均增长15.6%,占全市的17.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9.91亿元,占全市的22.4%,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3.04亿美元,引进内资总额812.3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突破80%,比“十五”末期的70.85%(2006年统计年鉴数)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比全市48%的总体水平高32个百分点,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3.1%,以商务、商贸、旅游、房地产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

  2.项目带动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建设150个项目,其中已有121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总项目数的80.67%,累计完成投资360亿元,完成预计投资448.2亿元的80.3%。有8个项目因规划调整等因素未能动工建设,影响投资23亿元;正在建设项目有29个,占总项目数的19.33%,尚有65.2亿元的投资额。突出总部经济、集中区及商圈招商重点,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内资与外资并举,加大招商力度,外资企业档次不断提高,央企、省企招商取得进展。积极发挥先行先试的区位优势,对台经贸、文化、旅游、教育等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

  3.城建城管取得新提升

  加大城区建设和管理力度,人居环境和城区功能得到较大提升,“数字城管”工作不断推进,构建和完善“市、区、街(镇)、社区”四级城市管理信息网络,建立起精细精确、快捷高效、全方位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市政设施日常维护和改造稳步推进,完成一批城市次干道、街巷道路改造,道路周边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全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4%以上,累计建成生态型零排放工程1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基本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协调推进科技、教育、卫生、文体和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社会发展呈现和谐、活跃、繁荣的良好氛围。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投入实现多元化,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增大,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素质教育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福建省首批教育工作先进区”等。卫生事业不断繁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7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区疾控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公共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区综合图书馆、文化馆等项目,其中区文化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8%以上,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连续六年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

  5.民生保障取得新提高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以信息化引领就业服务,全区就业信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不断完善企业招聘体系,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全面推进,深入实施“爱心超市”、“安康计划”,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社会化管理率保持在99.5%以上。社会保障性住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成立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有效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社区基础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社区基层民事调解经验在全国推广。安全生产、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龄事业、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人防武装、双拥共建、档案、方志、关工委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相继获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专栏1 “十一五”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05年情况

规划目标

指标完成情况

目标数

年均增长%

2010年

年均增长%

  一、主要指标(6项)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61.9

  650

  20

  531.35

  15.2

  财政总收入

亿元

  45.05

  100

  17

  93.06

  15.6

  招商引资指标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35

  (五年累计3.58亿美元)

五年累计6亿美元

  3.59

  (五年累计13.04亿)

  五年累计引进内资

亿元

  82.8

  (2005年当年数)

五年累计300亿元

  284.5

  (五年累计812.30亿)

  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4.05

  (五年累计406亿元)

五年累计1000亿元

  200.12

  (五年累计989.91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

  5.47

  8以下

  7.5

  登记失业率

  %

  4.0

  4以内

  4.0

  二、工作指标(27项)

           

  1.经济管理指标(7项)

           

  三次产业结构

  %

  0.05:29.10:70.85

  (调整数0.1:22.42:77.48)

三产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0:19.71:80.29

  游客接待总量

万人次

  1248.07

  1878

  10

  2350.01

  13.5

  旅游总收入

亿元

  159.56

  250

  10

  280.12

  11.9

  商业营业额

亿元

  910.55

  2300

  20

  2863.45

  2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73.88

  350

  15

  342.75

  14.5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61.87

  400

  20

  250.46

  9.1

  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

  %

  48

  58

  59.5

  2.社会发展指标(17项)

           

  全区各级文明单位数

  个

  191

  300

  300

  区级以上文明学校比重

  %

  49

  85

  100

  区级以上文明安全社区比重

  %

  61

  90

  96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参与率

  %

  98

  99

  99

  群众治安满意率

  %

  98

  94以上

  97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05年情况

规划目标

指标完成情况

目标数

年均增长%

2010年

年均增长%

  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2.07

  2.1

  2.15

  小学初中入学率

  小学入学率

  %

  98.88

  99以上

  99.75

  初中入学率

  %

  96.31

  97以上

  97.65

  初中升高中比例

  %

  99

  99

  100

  省二级以上达标完全中学数量

  2

  3-4

  3

  文化人口比例

  %

  60

  80

  80.5

  体育人口比例

  %

  52

  56

  56.5

  婴儿死亡率

  ‰

  12

  8以下

  3.76

  孕产妇死亡率

十万分之

  50

  30以下

  0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

  %

  70

  80以上

  83

  五年完成职业指导数

万人次

  1.2

五年累计9万人次

  2.60

(五年累计12.1万)

  用房面积达500平方米社区数量

  %

  54

  100

  100

  社区居委会老年学校设置率

  %

  35

  100

  100

  3.可持续发展(3项)

  城区绿化覆盖率

  %

  40.7

  42

  45

  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重)

  %

  2.15

  3

  3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60.0

  90以上

  94.0

  (二)发展环境

  1.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呈现复苏的趋势,全球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同时,发达国家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等服务业将出现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热潮。国内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对于思明区实现高效发展,全面深入建设全国强区,构建幸福思明至关重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将获得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持续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国家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为思明区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创造了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进入全面推进的崭新阶段,加快建立厦漳泉大都市区,福建省生产总值赶超台湾地区总体水平,厦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台湾地区同期平均水平,形成了强大的发展气势和态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及其均等化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这为思明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高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ECFA的签订及生效,有利于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厦门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思明区要在保护和提升的基础上,推进旧城改造,加快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岛内东部商务区,有利于提升思明区的品质和品位。随着福厦、龙厦、厦深等高速铁路的相继建成,思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将形成一个以思明区为核心的“厦漳泉一小时经济圈”。依托五缘优势和厦金航线终端优势,思明区正成为厦门对台交流的前沿和窗口。

  2.面临挑战

  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结束,延缓了国外优质企业来思明落户的进程。随着高铁通车带来的大提速,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沿海一线城市与厦门的竞争将更趋激烈,思明区也同时面临兄弟城区的竞争。思明区地处老城区,人口密度高,土地已基本开发,旧城改造难度大、成本高,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仅有沿环岛路的东部部分地块,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推动,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不足,经济增长受房地产影响大。发展集约化程度不高,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难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尚不能适应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要求,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对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吸引高端人才难度加大。低碳发展方式尚未完全形成,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抬高了企业创业门槛,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政府环保投入的财政压力增大。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公共服务滞后等诸多问题已经出现,影响到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及城市安全。

  “十二五”期间,思明区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0—20000美元,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呈现经济发展稳定增长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期、服务业主导发展期、消费结构提升期和城区内涵拓展期等新的发展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进一步推进,“温馨程度”和“幸福指数”将大幅提升,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应充分估计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奋力推进思明区新一轮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一个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市战略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一轮发展为主线(“一条主线”),在特区科学发展新跨越中发挥核心区的先锋带头作用,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发展中发挥中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两个作用”),实施建设海峡西岸重要商务营运中心、消费购物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战略(“三大中心”战略),主动融入岛内外一体化和特区扩区建设,努力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海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文明和谐美好家园的中心区(“四个功能区”),全面深入建设全国强区,打造居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加舒适(“五个更加”)的幸福思明。

  (二)发展原则

  突出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适应新形势新阶段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突出高效发展 既是呼应省市跨越发展的要求,又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发挥思明区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客观要求。要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提升经济发展品质,致力于在内涵拓展中壮大总量,在总量扩张中优化结构,在结构优化中提升品质。

  突出服务业优先 坚持“高、精、优”发展方向,壮大现代服务业,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增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优势,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产业和城区的辐射功能。

  突出空间优化 加强统筹协调,突出优势,突出特色,强化功能分区,实现产业合理布局,提高空间使用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突出改革创新 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永恒动力,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寻求突破,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和深层次问题,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进步,切实增强中心城区竞争力。

  突出以人为本 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和安定有序,着力建设幸福思明。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思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为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和谐高效优质的中心城区服务功能持续凸显,宜居、宜游、宜学、宜商、宜业的“五宜”思明建设持续推进,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持续增强,优质优化,提升提高。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城区服务经济体系进一步形成。到201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2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二、三产业比重调整到15:85;财政收入达到186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累计引进内资7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850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率先将思明区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益好、创新效率高、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创新型城区。到2015年,力争全区科研投入占GDP比重达4%,研发资金占财政支出比重达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0%,五年累计专利授权量5000个。

  ——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机制日趋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健康城区加快形成。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保持100%;五年累计举办社区文化活动1200场次以上,体育人口比重达60%;每千人拥有医生数6.18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4.42张;人均预期寿命78.8岁,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4.3%以上。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就业机制基本健全,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市民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率达100%;五年累计新增就业8.2万人,累计完成职业培训数10万人次;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94%以上。

  ——城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片区改造加快推进,城区功能日臻完善,社区建设、市容环境管理不断加强,城区品位和形象明显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5.0%,绿地率超过43.6%,人均公共绿地13.5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左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

  专栏2 思明区“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一览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年均增长%

  编制依据

  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62

  15

  区委九届十七次会

  2、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10

  —

  3、三次产业结构

  %

  0:15:85

  —

  4、财政收入

  亿元

  186

  15

  5、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0

  —

  区经济工作会议

  6、五年累计引进内资

  亿元

  750

  —

  7、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50

  —

  科技创新指标

  1、全区科研投入占GDP比重

  %

  4

  —

  创新型城区建设要求

  2、研发资金占财政支出比重

  %

  2.5

  —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

  60

  —

  4、五年累计专利授权量

  个

  5000

  —

  社会发展指标

  1、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

  %

  100

  —

  市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衔接

  2、五年累计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场次

  场

  1200

  —

  3、体育人口比重

  %

  60

  —

  4、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人

  6.18

  —

  5、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张

  4.42

  —

  6、人均预期寿命

  岁

  78.8

 

  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

  %

  94.3%以上

  —

  民生保障指标

  1、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率

  %

  100

  —

  市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衔接

  2、五年累计新增就业

  万人

  8.2

  —

  3、五年累计完成职业培训数

  万人次

  10

  —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45000

  10

  5、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

  %

  94%以上

  —

  城区建设指标

  1、绿化覆盖率

  %

  45.0%以上

  —

  市环保专项规划衔接

  2、绿地率

  %

  43.6%以上

 

  3、人均公共绿地

  平方米

  13.5

  —

  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

  98

  —

  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

  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95

  —

  三、主要任务

  (一)以产业升级为重点,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抓住加快海西建设和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配套优势和基础优势,坚持“高、精、优”发展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现代服务业主导及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四大新兴产业,拓展其他潜力产业,加快企业集聚,促进服务业高端化、集聚化,不断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实力,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中心城区产业体系。

  1.重点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1)商务产业

  要把全区都作为商务营运中心,深入发展观音山、鹭江道、环筼筜湖、厦禾嘉禾路沿线等商务经济聚集区,以总部经济为重点,着力推动特色楼宇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品质高、带动辐射强、税收贡献大的国内外企业在辖区设立总部,特别是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台湾企业100强、国内行业100强等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总部、地区总部以及结算中心、营销中心、采购中心、展示中心、研发中心等营运机构,提升总部档次。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信息、咨询、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培育公证、代理、经纪、拍卖等行业内新兴中介服务业。

  重点推进建设世茂海峡大厦、裕景中心、财富中心等41个商务产业项目,拟投资215.8亿元。引导鼓励改造提升老旧商务楼宇。到2015年,力争认定的总部型企业达到200家以上,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达到150幢以上,商务使用面积超500万平方米,商务经济贡献占全区财税的40%以上。

  (2)商贸业

  依托中山、富山和瑞景商圈,着力培育特色街区,以高端商贸发展为重点,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传统商贸,推动商贸业的优化升级。

  注重引导各商圈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引导各类商贸载体在辖区的总体分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商业街朝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商业街特色及内涵,重点培育中山路、禾祥西路等特色商业街。大力支持连锁企业继续加快区域化布局、增强辐射、扩展网点,提升经营能力。

  鼓励发展高端商贸,重点培育高端品牌店、特色专营店、精品店、奢侈品店、物流供应链等,扶持现有的名品中心等高端龙头项目,鼓励更多的高星级酒店引进名品店,引导培育高端品牌精品街,大力发展高档汽车、游艇等高端消费品销售。鼓励商场业主大力引进国际一线、二线品牌,培育高端消费市场。依托商圈、特色街、商务楼宇、观音山营运中心等商贸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

  研究商贸发展新动向和新商业业态模式,积极推动物联网、泛在网的建设,拓展物联网在商贸物流、商业零售中的应用,提高商业管理效率;推动B2C等电子商务发展,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网上贸易系统,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展示、交易和服务等电子商务活动,突破时空限制,辐射新区域,形成实体商城和网络商城相互促进,“实体消费”和“虚拟消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力争商贸业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8%的增幅,到2015年突破6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55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商贸企业达35家;重点推进苏宁物流基地等14个商贸业项目建设,拟投资47.1亿元。

  (3)旅游业

  充分挖掘鼓浪屿休闲旅游潜力,发挥对台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商务旅游、休闲旅游和游艇经济,提升观光旅游,拓展高端旅游,逐渐向以休闲度假产品为主体,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等多元化产品互为支撑的旅游新型业态转型,打造和提升鼓浪屿国家级5A景区、对台旅游、会展旅游、成功文化、佛教文化等重要的旅游品牌。

  以商贸休闲旅游为特色,创新和丰富旅游产品,主打鼓浪屿牌、海峡牌、滨海休闲度假牌、周边牌,着眼游艇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结构。提升鼓浪屿、环岛路、环筼筜湖、观音山等旅游休闲区,完善配套设施,开发厦金一日游、周边游、海洋海岛游等休闲产品。依托香山游艇俱乐部等设施,鼓励发展游艇、帆船等海上休闲项目。

  依托辖区内博物馆、艺术馆、剧院、音乐厅等文化旅游休闲场馆,拓展游客的娱乐休闲选择;完善酒吧娱乐一条街,开展露天大众娱乐活动,提高游客参与性和娱乐性,以满足游客夜间休闲活动需求;发挥区位优势,开发闽南和台湾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项目,让游客了解闽台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乡音歌舞、工艺美食,领略闽台文化底蕴。

  加强与岛外各区合作,与园博苑、野山谷、嘉庚纪念馆等岛外景点合作推出旅游线路;加强与泉州、漳州、龙岩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联合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冠豸山、武夷山景区等精品旅游景区点,共推旅游产品、线路;推动海峡西岸旅游合作,构筑江浙沪―闽台―粤港澳海峡西岸黄金海岸旅游带。

  重点推进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观音山海滨游乐场、观音山香格里拉酒店等24个项目建设,拟投资46.4亿元。力争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550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

  (4)房地产业

  推动房地产业向高档化、精品化方向发展,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实施长远发展战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高尚住宅社区,以及开发商贸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项目,重点打造集大型商场、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持续提升房地产业整体水平,构筑区域性居住服务中心。扶持重点房地产企业发展,引进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到我区投资,着力培育几家跻身于全国房地产开发、建筑承包、设计装修、物业管理等知名品牌企业,支持其通过资产重组、借壳上市、发债融资等方式,做强做大。“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动半山御景、源昌山庄、皇府御园、帝景苑等40个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437万平方米,拟投资186.7亿元。

  2.重点发展四大新兴产业

  (1)软件开发

  继续依托厦门软件园,发展数字内容领域软件开发,专业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大力引入厦门未来发展亟需的软件企业和目前产业集群中缺少的软件企业,积极吸引台湾的数字内容产业的相关企业向我区转移,吸引实力强的软件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促进软件企业集聚。培育壮大以金融、电力、建筑等领域为重点的服务外包产业和动漫产业,积极挖掘新的产业着力点。加大对国网信通、东南融通、万安智能、三五互联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争“十二五”期间软件产业年均增长25%,到2015年超过100亿元。

  (2)文化创意

  构建与完善符合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链条,突出创意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促进工业设计、动漫卡通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广告与咨询策划、服装创意设计、文艺创作与表演、影视制作、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推进以动漫制作为代表的新片出品发行,争取举办更多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赛事。重点推进龙山、环筼筜湖等创意园区,及LED照明设计中心、宏泰音乐创作中心等的建设发展,力争到2015年文化服务业收入达到120亿元,打造海峡西岸重要文化创意中心。

  (3)品牌会展

  充分发挥辖区内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场馆优势,利用投洽会、台交会、石材展、汽博会、文博会等已形成一定影响力和规模效益的大型专业展览会,延伸举办新的展览项目,重点针对服装、鞋帽、体育用品等集聚度高的品牌产业,集中力量举办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专业展览,形成品牌效应。积极申办招揽国际性会议、大型国内会议,大力培育引进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商务性会议。依托总部企业龙头及优势产业带动效应,引导鼓励企业在我区举办各种产品订货会、展销会、研讨会、企业年会,以及各种行业会议、技术会议和专业培训等。力争到2015年,会展直接收入达20亿元,会展关联行业收入达40亿元。

  (4)创新金融

  以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为契机,大力引导企业走资本经营道路,充分引进培育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拓展金融市场。努力培育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代理、财务公司、金融理财顾问、期货、基金管理公司、典当行、租赁公司等,促进社会资本投资的多元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服务手段。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融资担保公司,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扶持上市企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力争新上市企业达10家以上。发展金融后台数据服务,大力发展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力争金融保险业增加值翻一番,到2015年达到160亿元。

  3.重点培育其它潜力产业

  充分发挥区位特点与优势,重点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鼓励发展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管理等物流业务,积极拓展国际性物流业务,努力在硬件建设、软件运作及管理方面做足做好做优,吸引各类物流管理公司聚集,形成海峡西岸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流枢纽中心和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适应现代养老服务、旅游医疗等需求,积极培育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满足国内外游客对高端医疗、特色医疗的需求。支持有资质的机构和个人举办疗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护理站、老年病和慢性病医疗机构。鼓励发展连锁医院和医疗投资管理公司,推动养生保健、整形美容、特需体检服务等现代医疗服务业业态的发展。积极开展疾病康复训练、新生儿家庭护理、家庭医疗照护等个性化的医疗延伸服务。利用区内的健身设施,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水疗、药浴、足疗、保健等康体休闲产品。

  依托观音山商务营运中心的品牌服装企业总部的集聚效应,发展服装设计研发、销售和展示以及时装发布,举办服装设计大赛等,建设时尚之都。

  充分发挥教育、文化、体育资源丰厚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教育服务业和文化体育产业发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产业,推进文化体育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以效益为纽带,积极整合文化体育资源,培育文化体育产业骨干企业。推动文化与商贸、旅游、科技、教育、体育、休闲等的融合,积极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深入挖掘厦门特色文化、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发展演艺、娱乐业和相关富有特色的文化休闲业。积极引导发展健康咨询、保健服务、体育健身、体育培训、竞赛表演等项目。

  鼓励发展家政服务,提高家庭清洁、家务管理、家庭看护、家庭教育、家庭娱乐休闲等家政服务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为社区居民解决后顾之忧。

  (二)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努力壮大高新产业

  大力发展光电、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完善科技投入机制,积极引进与培育创新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构建区域性研发中心,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工作水平,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

  1.深化光电光伏产业发展

  以思明光电基地为核心,建成光电、光伏研发基地和核心技术产业带,加强与台湾的产业合作,引进光电、光伏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同时在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和环东海域思明园建设光电、光伏下游产品生产基地,形成由上游向下游延伸的光电、光伏产业链。

  光电产业方面,重点利用三安电子、华联电子、巨茂光电、光莆电子等龙头企业的芯片、封装优势,扩大品种范围,拓展小功率白光低色温镓基光电芯片,发展全色谱光电和大功率白光,同时开发先进适用的封装技术和产品。光伏产业方面,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高聚光砷化镓太阳能发电组件。力争光电、光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突破100亿元。

  2.提升工业集中区综合效益

  提升思明光电基地、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环东海域思明园等工业集中区的综合效益,完善园区综合配套和公共服务网络,提高园区开发效益。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电子、机械、服装、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等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争创一批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引进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药物、化学药物及化学原料、海洋药物以及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加强与厦门大学等生物与新医药研究机构合作,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4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各工业园区创造的产值累计达到250亿元。

  3.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着力建立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

  积极承接台湾以及其他先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与技术转移,加强高新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实施科技重大项目,掌握一批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相对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

  重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一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示范企业建设,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建立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开发机制,形成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竞争优势。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到思明区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积极支持辖区内厦门大学等高校与思明区内企业联合建立或通过联营、投资、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中心。到201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0家,民营科技型企业280家。

  建设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和研发协作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为区域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强化创新文化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区域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设计外包、出资收购等方式,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创新型人才。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加快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和引导,努力培育更多有战略眼光、再创业胆略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轮训。

  加强科普工作,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和技能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推进虚拟科普、网络科普等各种新型科普方式的应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科普投入机制,重点完成科普街、科普公园、科普电子画廊、科普精品屋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专栏3   “十二五”期间思明区产业发展目标表

  产业

  指标

  单位

  “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

  年均递增(%)

  支

  柱

  产

  业

  商务产业

  总部型企业

  家

  200

  -

  商务经济贡献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

  40%

  提高8个百分点

  商贸业

  营业收入

  亿元

  6000

  18

  社会消费品零售

  亿元

  550

  15

  旅游业

  旅游总收入

  亿元

  550

  15

  房地产业

  建设面积

  万平方米

  517

  -

  新

  兴

  产

  业

  软件产业

  营业收入

  亿元

  100

  25

  文化服务业

  营业收入

  亿元

  120

  15

  会展产业

  会展直接收入

  亿元

  20

  -

  关联行业收入

  亿元

  40

  -

  金融保险业

  (创新金融)

  增加值

  亿元

  160

  15

  高

  新

  产

  业

  工业

  总产值

  亿元

  450

  12

  光电光伏产业

  产值

  亿元

  100

  20

  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数

  个

  160

  -

  民营科技型企业

  企业数

  个

  280

  -

  (三)以对外开放为重点,努力发展区域经济

  充分发挥与周边地区及港澳侨合作平台的功能,按照产业升级方向和片区功能定位,努力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增强汇集商流、金流、人流等资源要素的功能。

  1.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提高项目效益。注重项目的成长性、税源性及带动性,着力引进规模大、品质高、效益好的项目,加大对跨国公司、央企和省企等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项目品质提高。

  强化片区招商。依托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环筼筜湖商务片区等商务片区和曾厝垵、BRT农科所等片区改造项目,做好片区招商。

  突出服务业招商。围绕着商贸、旅游、商务和房地产等支柱产业以及软件、文化创意和会展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瞄准“7+1”产业集群(链)的上游环节、高端位次及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招商,促进服务业高端化和集聚化发展。

  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做大做强光电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链,依托思明光电基地、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环东海域思明工业园等载体平台,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能够确立支柱地位的龙头项目。

  创新招商机制。不断改进招商引资的方式、平台、领域等,加强项目策划,注重从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势资源、旧城旧村改造中策划和生成一批项目。通过举办各种节庆、展会、赛事等活动,利用台交会、“9·8”投洽会、“6·18”、文博会、返闽客商座谈会等平台,加强招商宣传推介。

  2.密切与港澳侨合作

  积极吸引港澳地区的服务业中介机构。努力拓展与港澳在旅游会展、商业零售、房地产、服务外包和会计等专业服务的交流合作,招揽高端服务业管理人才。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功能,引导优势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利用港澳营销网络,设立营销中心和运营中心,开展联合招商。通过闽籍乡亲在港澳的社团协会等社会网络,密切与非闽籍商业人士的互动。借助海内外华侨人脉优势,争取更多更好的侨资项目落户和增资扩产。

  3.推进区域经济协作

  把完善拓展域外工业飞地作为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为思明区“腾笼换凤”、提升产业能级提供战略平台。完善提升本市范围内的区属工业飞地,逐步建立研发与服务在思明、生产基地在区外的分工格局。抓住厦漳泉大都市区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同城化进程,拓展区外发展空间,吸引周边地区居民到思明区消费购物,推动产业分工,形成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利用区域旅游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全方位、多层面的区域旅游联合和协作,构建以思明区为核心的区域旅游消费联动体系,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四)以对台合作为重点,努力拓展领域能级

  抓住两岸签署ECFA协议和厦门加快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历史性机遇,加强对台合作;争取在产业对接、金融合作、旅游互动、构建“一日生活圈”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密切对台文化交流,在争取台湾民心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1.推进产业对接

  积极对接台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吸引芯片等光电上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拓展下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延伸外延片与芯片设计、生产、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盯住台湾软件龙头企业和业内领军人物,加强IC设计与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产业、服务外包、IT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产业对接。细化ECFA签署生效后贸易协议的产业行业企业的产品名目,着眼于区域总部和营销中心、物流中心的入驻落户。

  2.推动金融合作

  吸引台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创业投资、担保、信托、期货等金融机构入驻,争取率先进行降低台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试点和两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思明开设窗口性服务机构和营业性机构。引进台湾股票柜台交易机制,争取建设柜台交易市场,稳步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建设成为海峡两岸金融业对接示范基地。

  3.加强旅游互动

  打造海峡旅游品牌,用足用好国家放宽台金旅游的政策,吸引更多大陆居民经“小三通”或厦门直航点赴台旅游。发挥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优势,引导两地旅游业界合作,为来厦的两岸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依托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针对台湾市场发展高端的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项目,吸引台湾游客和国内赴台旅游的游客停留消费。积极发展“三门”(厦门-金门-台南鹿耳门)对接的“成功之旅”,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4.构筑对台“一日生活圈”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引导、培育和发展“一日生活圈”。引导开发商规划建设一批优质楼盘,吸引台湾居民置业落户,引进台湾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磐基名品中心、巴黎春天百货、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马哥孛罗名品中心等高端商贸设施,吸引台湾客户来此购物消费;发挥观音山商业街区位独特的优势,开辟台、金、马、澎特色产品和风味小吃街区。

  5.密切文化交流

  拓展“郑成功文化节”等民间交流互动平台的功能,培育海洋文化、闽南建筑文化等文化交流主题,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利用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平台,推动龙山文化创意园建设,突出台湾特色,促进与台湾的文化产业对接。保护好台胞信仰的祖祠寺庙、涉台文物和涉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闽台民俗交流。协助组织“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艺术节”、“相聚厦门·两岸青少年交流周”,举办闽台文化论坛、闽南语歌曲比赛、两岸海洋文化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台中、台南市等地联系,开展区际政党交流及人员互访活动,定期举办台商联谊活动,推进政府与台商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开展与台湾地区青年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工作,发挥辖区优质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吸纳台商子女和台湾青少年前来就学。

  专栏4   招商引资及对台合作相关概念

  1、片区招商:包括曾厝垵片区、观音山片区、厦港片区、人民体育场片区、将军祠西片区、自行车厂片区、中城(会展片区)、BRT农科所片区、火车站南北广场片区、龙山片区等。

  2、“7+1”产业集群(链):指思明区着力打造的商务、商贸、旅游、文化、软件、房地产、会展7个产业集群和光电(光伏)产业链。

  3、ECFA: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完整英文名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它的基本内容涵盖海峡两岸之间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计划、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和经济合作等;今后将按业务议题进行协商。

  4:对台“一日生活圈”: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大三通”全面启动以来,两岸之间的航程、航时大幅缩短,两岸原先已有的挂号信函业务,也扩大到小包、包裹、快递以及平信,且可以透过包机直接寄送,两岸真正迈入“一日生活圈”时代。

  (五)以统筹协调为重点,努力促进社会进步

  坚持和谐、高效、优质的发展理念,扩大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等事业优质资源的供给,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整合不同部门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公共服务网络建设,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构建和谐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体系。

  1.均衡发展优质教育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和“教育强区”的各项举措,争创全省首批和全国教育强区,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均衡优质教育发展。结合城区空间布局调整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谋划辖区内幼儿园布局调整和建设,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科学合理配置中小学教育资源,完善优质教育资源进东部规划,实现辖区内东西部教育均衡布局。在新建居民区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校;通过联办、合作办学、举办分校等形式,引导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建居民区流动。在老城区,主要通过校舍置换、强弱联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设置学校。健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力争其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比例达90%,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培育更多的特级、专家级教师和省级达标校、优质园。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深入发展社区教育,拓展远程教育,完善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依法保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提高教育投入的质效。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方面支持教育和参与办学,普及更高水平的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的现代教育投入体系。

  2.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应急体系、信息化体系、服务体系“四个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对重点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控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孕前保健服务职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好有关保健服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信息资料收集,推进免费公共卫生项目优质、便捷、规范服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注重精神卫生。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孕前保健筛查咨询室,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和儿童行为发育筛查、儿童五官保健、儿童体格发育监测、妇女宫颈、乳腺疾病普查、婚前检查等科目建设。

  3.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扩大覆盖范围,健全服务功能,深入实施文体惠民、乐民工程。利用城市开发和建设,引进文化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旧城改造,兴建小区型、游园型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强化现有设施的文化功能,拓展市民求知、培训、健身、娱乐及艺术享受的活动空间。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策划和举办各类文化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争创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建造一批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普及提升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扶持健身、健美、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游泳以及体育中介、体育培训咨询服务等项目。鼓励和支持体育协会、企业举办大型体育竞技表演、比赛,推进我区体育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4.强化人口服务管理

  加强和推进优生优育,实施人口发展促进工程,积极开展生育关怀,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建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综合治理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建立完善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的六大机制,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提高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提高“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水平,争创“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

  (六)以民生优先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突出民生优先,有效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公平正义等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推进社会公平进一步实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促进社会就业

  完善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构建政府购买、社会机构提供就业培训服务的长效机制,形成市、区、街、社区四级就业服务联动工作机制。以高校毕业生、“村改居”社区居民以及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为重点,多渠道多方式扩大就业,持续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针对结构性用工矛盾,围绕“7+1”产业集群(链),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开展实用型人才培训,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青年见习活动,切实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大与中西部劳务输出地协作力度,缓解企业用工难矛盾。完善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大劳动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营造和谐用工环境。

  2.保障劳动者权益

  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相关规定,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劳动报酬、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建立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完善社会保障

  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做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连续参保,积极创建全民社保城区。完善社会救济救助体系,加大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帮扶力度,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壮大和用好“安康基金”,充分发挥“爱心超市”、“福乐家园”和慈善组织的救助平台作用。认真做好社会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拓展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不断优化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环境,提升“两纲示范区”示范先行的水平,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发展。

  4.重视老龄事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重视老年教育,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拓展为老服务内涵,丰富老年生活,做好老龄人口社会保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探索试行“以房养老”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组织为主体,依托家政服务机构或社会养老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

  5.加强社区建设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社会公共服务,拓展社区服务内涵,促进“一居一特、一居多特”发展,完善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着眼于提高化解社区矛盾能力,健全社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和政社合作机制,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各类社会组织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和依法选举制度,大力推行社区直选,继续试行“议行分设”。落实“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工作,健全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岗位设置、薪酬保障、考核激励等机制,建立一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创建社会工作示范点、示范岗,加速社区专职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转型步伐,着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进程。

  6.健全应急体系

  进一步加强城区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平台建设,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公共保障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健全城区环境安全保护体系,确保居民的饮水安全、食品安全和居住区安全。加强防汛防灾体系和抗灾减灾体系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区安全应急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7.注重安全生产

  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执法,完善法制体制机制,促进长效机制建立。增强全民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综合防范体系和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消防装备等安全设施建设,推进安全科技进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对城区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以点带面,推进安全示范社区建设。

  8.强化综治管理

  持续深化“平安思明”建设,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推进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完善社区治安报警监控系统建设与管理,健全新时期警民治安联防体制,完善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健全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和基层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畅通社情民意,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探索公安、城管、工商、文化、卫生、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工作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信息共享、联手查处的联动工作机制。

  9.深化文明创建

  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提高公民法治意识,以法治思明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弘扬“争先创先,永不止步,开拓进取,永无止境”的思明精神,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以“爱”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倡导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诚实敬业,诚信待人;倡导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敬老爱幼,和睦邻里;倡导以“贤”为核心的个人品德,贤达高尚,修身感恩,形成充满友爱、井然有序的社会氛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校德育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创新精神教育、荣辱观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继续加强军民共建,做好双拥工作,促进“军地”交流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创树文明品牌,不断提高思明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积极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专栏5   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相关概念

  1、外来员工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比例达90%:该项指标是市对区的要求,指辖区内外来员工随迁子女报名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录取比例。

  2、“三个增长”: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5条规定,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这项规定被通俗地称为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宣传与咨询;二是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三是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4、民生优先:是指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始终把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体现了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科学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志。

  5、“以房养老”:把手中的房产出租或变现,以租售所得收入作为养老金。在国外常见的“以房养老”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

  6、“议行分设”:是在原先社区居委会的基础上,分别设立新的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议”是在社区居民中公开投票选出居委会,作为“非官方”居民自治机构,成员不用坐班,可以兼职,不拿政府补贴,行使社区民主议事、民主管理的职能。“行”则是由街道组建社区工作站,成员实行聘用制,作为社区行政机构,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七)以城建城管为重点,努力建设现代化城区

  突出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更加注重建设的档次、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管理的精细、高效、优质。按照“两保持、两降低、两提升”的原则,加快推进片区改造,提高城区基础设施质量,促进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努力打造高品位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1.加快推进片区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以高端写字楼、高档酒店、高档商场“三位一体”为载体,以空间形态改造为重心,全面推进片区改造,促进空间布局优化。重点推进中城会展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观音山片区、曾厝垵片区、西郭片区、BRT农科所片区、将军祠片区、厦港片区、人民体育场片区等片区改造,深化细化黄厝片区前期工作,完善公共市政设施配套,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实现片区与周边地区整体环境和社会管理“一体化”。

  加快观音山商务营运中心片区的商务楼宇建设,推进片区商品房建设,配套完善交通、邮政、商场、餐饮、休闲、娱乐等相关设施,引进高档次总部,促进企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提升新城片区的商务功能,加快形成商务经济集聚的新城区。

  加快旧厂房改造提升。结合片区改造,调整厂房用途,加快推进旧厂房向文化创意、高端商务等方向改造;按照“政府引导,业主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厂房业主进行改造转型。

  坚持“拆、改、留”并举,探索历史文化风貌区成片保护性改造新机制,按照修旧如原的思路,继续做好老城区历史文化风貌优秀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形成文化品牌。

  2.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原则,对全区主要路段道路景观,特别是道路路面、立体墙面、夜景亮化等设施和标志进行景观整治升级改造,切实推进立面整治、电线下地、道路改造、广告清理、城市保洁、景观提升等重点任务落实,通过序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进一步提高城区道路景观效果,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配合全市交通建设,有效推进交通畅通工程。进一步推动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加快商场、酒店、医院、交通节点、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停车场建设;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投资、建设和管理停车场;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停车诱导系统和自动停车管理系统;加快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建设;推动有建设条件的公共绿地配建(加建)地下停车场。

  配合支持市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精心设计,设置统一、规范的道路指引牌。加强路标不清,设计、设置不合理路牌、标示牌的整改力度。增设特殊地段、路段、区域标识引导、温馨提示牌、警示标志牌。在主要路段、出入口增设电子测速系统,建立完善的交通监测、监控系统。

  3.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加强市政设施标准化和统一管理,依托数字化技术创新城市管理,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建设。形成一个信息共享、处置及时、职责分明、管理闭合、评价科学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成纵贯区、街道、社区,横接政府相关部门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网络。

  加大执法力度,坚持疏堵结合,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加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要整治占道经营行为、城区环境卫生、城区交通秩序、夜景亮化。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户外广告管理、居民小区管理。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城区施工执法检查力度。提高城区绿化和社会治安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体现城市文明的规则意识、交通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城市人际关系意识、公共生活意识和文化意识等。通过规范城市卫生管理、完善城市卫生管理网络、开展市区城市卫生检查考核、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民的卫生意识,强化公共道德,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八)以环境优化为重点,努力加强生态建设

  按照建设绿色思明的要求,以降低消耗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把思明建设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

  1.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突出抓好热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设,确保重点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争创国家“十城万盏”LED应用示范城区。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开展循环型社区试点和“绿色单位”创建活动,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研究制定实施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发展和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产业和环保型产业。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大环保投入,实施重点环保工程。继续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大企业污染控制力度。继续推进厦门湾海域、筼筜湖等水源水体的综合整治。加强对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认真解决城市噪音、油烟、粉尘、餐桌卫生等环境污染问题。深入开展“安静小区”、“绿色小区”、“低碳社区”建设,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城市绿化美化,增加城区绿色活动空间,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优化BRT等沿线生态景观,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

  专栏6   城建城管、环境保护相关概念

  1、“两保持、两降低、两提升”:厦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厦门岛内要按照保持风貌、保持特色,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提升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功能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开发建设。

  2、修旧如原:指在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修缮中,要注重保持建筑的原材质、原工艺、原形质、原风貌和原生态。

  3、“数字化城市管理”:指通过运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无线电通信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将城市管理对象数字化,以一万平方米为一个单元,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管理网格,整合管理资源,建立城市管理新模式,使信息采集、问题处置、监督评估成为完整管理链,形成“闭合回路”的管理新体系。

  4、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四、空间布局

  按照统筹协调、合理分工、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原则,坚持存量与增量调整并重,优化现有空间,拓展新的空间,形成“一轴、两带、三圈、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一轴——湖滨南路与莲前路轴线

  包括湖滨南路和莲前路,总长度约11公里。其功能定位是高品质商业商务区。发展方向和重点是总部经济、商贸业、旅游休闲娱乐业。充分发挥湖滨南路、莲前西路东段商务楼宇、酒店集中,商务氛围浓厚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消费品市场、总部经济、旅游休闲娱乐业。依托明发商业广场、瑞景商业中心和加州城市广场等商业中心,完善商业业态结构和提升购物环境品质,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贸业企业,大力发展商贸业。“十二五”期间,将开发建设自行车厂片区改造、BRT农科所片区改造等17个项目,预计投资54.1亿元。

  (二)两带——环岛经济带、厦禾-嘉禾经济带

  1.环岛路经济带

  从西堤滨北路口起,沿鹭江道,至塔埔鸡山止,总长度约22公里。其功能定位是滨海商务休闲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是高端酒店、休闲旅游、各类会展、游艇经济、总部经济、滨海居住区。依托环岛路的大海、沙滩等旅游资源,发挥高端酒店的作用,大力发展海上游乐、海滨休闲等休闲度假旅游。前埔会展中心段,依托国际会议中心、观音山国际商务中心、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等,建设高品位的商务楼宇,发展商务营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游艇展示销售休闲高地。鹭江道段,通过完善交通功能和生态功能,建设区内商务、商业设施,调整商业业态、发展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等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商业、总部经济,以及金融机构、律师、会计师、公证处、物流代理等中介机构。“十二五”期间,将开发建设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海峡世茂大厦、裕景中心、曾厝垵片区、厦港片区等31个项目,预计投资159.9亿元。

  2.厦禾-嘉禾经济带

  包括厦禾路和嘉禾路思明区段及其周边地区,总长度约9公里。其功能定位高新商务区。发展方向和重点是新兴商业、总部经济。依托厦禾路和嘉禾路高档商住楼、大型商业广场、高档酒店、城市综合体,突出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积极引进精品店、奢侈品店、特色店、专业店、主题店等新兴商业业态。通过发展楼宇经济,着力品质提升,吸引商贸流通业、中介服务业等企业入驻,培植大型批发贸易及进出口龙头企业,打造商务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集聚区。“十二五”期间,将开发建设将军祠西片区、人民体育场片区等7个项目,预计投资31.5亿元。

  (三)三圈——中山商圈、富山商圈、瑞景商圈

  1.中山商圈

  包括中山路步行街、思明南北路、公园南路、禾祥西路、厦大一条街、大同路和开元路等商业街,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城市核心商业区。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休闲旅游、娱乐购物、文化展示。依托区位和旧城传统文化优势,通过调整商业业态,优化交通组织,完备设施配套,美化景观风格,重点建设一个集旅游、休闲、购物、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圈。“十二五”期间,将开发建设第一广场二期、财富中心、营平片区等22个项目,预计投资137.7亿元。

  2.富山商圈

  核心区是莲坂—富山—火车站之间,主要包括厦禾路东段、嘉禾路、湖滨东路、禾祥东路和梧村火车站,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区域性商务商贸中心。发展方向和重点是高端商贸、大型超市、餐饮娱乐和商务办公。依托好又多、沃尔玛、特易购等大型超市和明发商业广场、火车站地下商场等综合商业区,通过提高商业聚集度,完善商业业态结构和提升购物环境品质,重点发展集购物、观赏、娱乐、休闲等诸多功能为一体、富有特色的商业圈。“十二五”期间,将开发建设火车站南北片区等13个项目,预计投资31.3亿元。

  3.瑞景商圈

  包括以瑞景商业中心和加州城市广场为中心,涵盖周边部分地区,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区域性生活商业中心。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和商务办公。通过优化商圈商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服务功能与水平。加强商贸流通业业态整合与集聚发展,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贸业企业,形成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商圈,重点发展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和商务办公。“十二五”期间,将开发建设龙山文化创意园等8个项目,预计投资10.5亿元。

  (四)四区——中城会展核心区、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环筼筜湖商务休闲区、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区

  1.中城会展核心区(两岸金融中心)

  以会展中心为圆点向四周延伸,东面临海,西接前埔住宅区,南至广播山,北邻鸡山,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区域性会展旅游中心。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会展、商务、旅游。依托会展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大力发展大型专业展览会、品牌展会、商务性会议、企业订货会等会展业;依托香山国际游艇码头、国际会议中心、高端酒店和奥林匹克中心等设施,发展商务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发挥人民银行和银监局的带动作用,引进台资金融机构总部入驻,建设两岸金融中心。推进区内商务楼宇建设,积极引进企业总部,大力发展商务经济。该核心区是“十二五”思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将开发建设海峡国际社区三期、海峡交流中心、建发国际大厦等22个项目,预计投资131.5亿元。

  2.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

  北至鸡山,南至香山,西邻规划五石路,东接环岛东路,总面积133万平方米。其功能定位区域性商务聚集区。发展方向和重点是总部经济、商务、金融、海滨休闲。通过加强山体公园、商务酒店、商务会所、商业中心、配套生活区、海滨休闲等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营运中心,重点发展商务、金融、高新研发、人才高端培训、资本运作、旅游娱乐等。“十二五”期间,将开发建设香格里拉大酒店、观音山启动区二期等30个项目,预计投资138.7亿元。

  3.环筼筜湖商务休闲区

  包括筼筜湖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区域性商务休闲区。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休闲旅游、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产业。重点利用筼筜湖、白鹭洲、南湖公园、嘉禾公园等公共休闲设施和环筼筜湖旅游资源,建设星级酒店,开发休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湖滨北路商务楼宇集中,商务氛围浓厚的优势,加强商务写字楼的建设和整合,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依托筼筜湖特有风光,发展营造景观、旅游观光、节庆活动、体育活动等旅游休闲产业。“十二五”期间,将开发建设西郭片区改造、港谊广场、海晟国际大厦等22个项目,预计投资62.7亿元。

  4.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区

  主要包括思明光电基地、厦门软件园和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环东海域思明工业园等区外“工业飞地”。其功能定位区域性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区。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光电、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研发。思明光电基地、厦门软件园重点发展光电、光伏、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研发、中试等机构;区外“工业飞地”发展光电、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下游配套产业,使之成为思明区“十二五”发展的产业延伸区域、功能辐射区域和战略储备区域。“十二五”期间,开发建设永联达光电、泰普生物等23个项目,预计投资49.9亿元。

  专栏7   “十二五”期间思明区空间布局规划表

  简称

  名称

  范围

  功能定位及

  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

  重点项目

  预计

  投资额

  一轴

  湖滨南路与莲前路轴线

  包括湖滨南路和莲前路,总长度约11公里。

  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旅游休闲娱乐业、电子消费品市场。

  自行车厂片区改造、BRT农科所片区改造等17个项目

  54.1亿元

  两带

  环岛路

  经济带

  从西堤滨北路口起沿鹭江道至塔埔鸡山止,总长度约22公里。

  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商务营运、总部经济、高端商业、中介机构。

  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海峡世茂大厦、裕景中心、曾厝垵片区、厦港片区等31个项目

  159.9亿元

  厦禾-嘉禾经济带

  厦禾路和嘉禾路思明区段及其周边地区,总长度约9公里。

  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业、商务营运。

  将军祠西片区、人民体育场片区等7个项目

  31.5亿元

  三圈

  中山商圈

  中山路步行街、思明南北路、公园南路、禾祥西路、厦大一条街、大同路和开元路等商业街,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

  打造集旅游、休闲、购物、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圈。

  第一广场二期、财富中心、营平片区等22个项目

  137.7亿元

  富山商圈

  莲坂—富山—火车站之间,主要包括嘉禾路、厦禾路东段、湖滨东路、禾祥东路和梧村火车站,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

  打造集购物、观赏、娱乐、休闲等诸多功能为一体、富有特色的商业圈。

  火车站南北片区等13个项目

  31.3亿元

  瑞景商圈

  以瑞景商业中心和加州城市广场为中心,涵盖周边部分地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和商务办公。

  龙山文化创意园等8个项目

  10.5亿元

  四区

  中城会展核心区

  以会展中心为圆点向四周延伸,东面临海,西接前埔住宅区,南至广播山,北邻鸡山,总面积9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会展业、商务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商务经济。

  海峡国际社区三期、海峡交流中心、建发国际大厦等22个项目

  131.5亿元

  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

  北至鸡山,南至香山,西邻规划五石路,东接环岛东路,总面积133万平方米。

  重点发展商务、金融、高新研发、人才高端培训、资本运作、旅游娱乐等。

  香格里拉大酒店、观音山启动区二期等30个项目

  138.7亿元

  环筼筜湖商务休闲区

  包括筼筜湖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楼宇总部经济、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

  西郭片区改造、港谊广场、海晟国际大厦等22个项目

  62.7亿元

  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区

  主要包括思明光电基地、厦门软件园和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环东海域思明工业园等区外“工业飞地”。

  重点发展光电、光伏、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研发、中试等机构。

  永联达光电、泰普生物等23个项目

  49.9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十二五”是思明区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规划的组织领导和贯彻实施,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区有关部门和各街道要按照职责分工,围绕思明区“十二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思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在制定规划、执行规划、推动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发挥评估、论证、咨询和推介的作用。

  (二)政策扶持保障

  围绕规划实施,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重大改革,使规划与政策和制度形成合力。加强政策与规划之间的协调,财税、产业、人才等政策,要服从和服务于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产业政策上要重点扶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重点研究出台高端服务业各具体领域、旅游经济激励政策、高科技产业扶持政策。财税政策上要以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建立奖励基金等形式大力支持就业,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运用财政支出手段,维护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转移支付,支持救助弱势群体,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才政策上对我区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类实用人才制定优越的招引条件,加大本地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此外,还要注重其他相关政策配套,包括社会保障、科技创新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组合,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三)资金支持保障

  围绕扩大财政性资金来源,有效经营城区土地和空间资源。紧紧抓住海西建设的有利时期,着重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等方面力争获得更多的国家、省、市的支持。加大与各银行的合作力度,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扩大国内贷款规模,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大项目、产业配套项目招商,积极开辟港澳台以及国外招商通道。积极帮助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帮助上市公司拓展融资能力,扩大企业自筹资金规模。定期发布重大项目信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四)体制创新保障

  推动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模式转变,力争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扩大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减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审批权限与范围。完善财政支出运行和绩效评价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改革。增强区财政的统筹调控能力,提高各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支出保障能力,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适当调整区、街事权。取消政府对竞争性、有限性、垄断性公共资源的指令性配置方式,以招标、拍卖、挂牌及其他市场手段开发利用公共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效率。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深化教育、卫生、文体、环卫、园林等系统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五)项目带动保障

  围绕规划的战略重点,加强项目策划、落实和深化,不断充实和完善重大项目库,提高项目成功率。落实多层次项目运作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投资服务中介组织,加强项目运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完善项目决策程序,提高项目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加强与国家和省、市的衔接,加快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切实应用项目落实规划。对每个重点项目的实施,要做到“一个领导负责、一个班子服务、一个时限完成”。对事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区为平台,捆绑使用资金和政策,优先解决居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项目,优先解决群众上学、就医、出行、就业等民生项目。

  (六)人才集聚保障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公务员录用提拔、重点项目骨干领导人员的任用、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中引入竞争机制。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采用学位教育、专业培养、外送深造等方式,满足主导产业、潜力产业和重大项目的人才需求。加大引才、聚才、选才、用才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和措施,发挥高等院校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事业留才,集聚中高端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强与台湾人才的交流合作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促进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着力创造物质吸引和人文关怀并重、硬环境和软环境共享、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并进,引得来人、留得住人的良好发展环境,努力构建聚才新优势。

  “十二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思明区突破发展瓶颈、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实现思明区“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区人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干事创业、奋力作为,努力开创思明区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