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7月健康预报
时间:2025-06-30 15:10

  “三伏金藏暑正隆,火云万里日轮红。”鹭岛七月入暑,中下旬进入三伏天,气候逐渐潮湿闷热,给蚊蝇孳生、病菌繁殖提供了可乘之机,公众需提高防护意识,切勿掉以轻心。七月正逢暑假,家长应做好防高温中暑、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教育。

  基于我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数据,结合国内外疫情动态,经专家会商评估,7月应重点关注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登革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疾病。

疾病名称

预防措施

关注等级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生熟分开、食物充分煮熟煮透、低温保存、避免去没有卫生保障的餐馆用餐。

★★★★☆

登革热

出行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穿长衣长裤、使用防蚊灭蚊用品;保持环境清洁、及时清理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

★★★★☆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室经常通风,勤洗手。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防止交叉感染。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正确佩戴口罩、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勤洗手、勤通风、定期消毒、适当运动。

★★★☆☆

  一、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指摄入被致病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夏季气温高,细菌更容易大量繁殖,同时喝生水、生吃海鲜及肉类等也增加了感染机会。常见致病菌或其毒素有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菌毒素等。

  (一)感染症状

  主要为腹痛、腹泻、呕吐等,可伴有发热。

  (二)预防要点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场所进餐,不喝生水,不生食海鲜及肉类,食物应充分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吃霉变食物,未吃完的食物应低温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生熟分开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二、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

  (一)感染症状

  骤起高热,可伴畏寒、头痛、眼球疼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粉红色斑丘疹从四肢蔓延至全身,部分患者会出现出血、淋巴结肿大。

  (二)预防要点

  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是保护自己免受蚊子叮咬。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同时要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露台、坑洼、树洞、竹筒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防止蚊虫孳生。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建议穿长袖衣服及长裤,或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三、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还可经呼吸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感染症状以手、足、口等部位散发性皮疹和疱疹为主(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为咽峡部疱疹),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也可发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一)感染症状

  主要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手、足、口等部位散发性皮疹和疱疹。

  (二)疫苗接种

  6月龄~5岁儿童可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EV71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三)预防要点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室经常通风,勤洗手。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非一次性的婴幼儿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呈缓慢下降趋势,疾病的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低,暑假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疫情传播风险仍需重视。

  (一)感染症状

  发热、咽痛咽干、咳嗽,多伴有畏寒、乏力、鼻塞流涕、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

  (二)预防要点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重要
通知

  • i厦门微信

  • 闽政通APP

  • 思明快报微信

  • 厦门思明微博

  • 网上办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