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01-02-03-2022-096 成文时间 2022-10-20
发布机构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标 题: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思明区“十四五”(2021-2025)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内容概述: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思明区“十四五”(2021-2025)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有效性: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思明区“十四五”(2021-2025)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0-24 15:49
字号: 打印: 分享: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办、局,区国际商务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思明区“十四五”(2021-2025)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思明区“十四五”(2021-2025)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22年10月

  目  录

  一、思明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挑战 

  (三)发展机遇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重点业态 10

  (一)大力发展影视产业 

  (二)做强网络视听产业 

  (三)培育时尚创意产业 

  (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四、主要目标 

  五、重点工作 

  (一)推动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 

  (二)支持举办一批文化产业活动 

  (三)服务培育一批领军型文化企业 

  六、空间布局 

  七、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健全工作机制

  (三)加强政策支持 

  (四)强化人才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于思明区而言更是争取新突破、激发新动能、创立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五年。在《思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顶层规划与设计指导下,依循思明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及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战略,聚焦文化产业,探索产业创新之路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促进我区文化繁荣、激发市场活力、加速产业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贯彻“岛内大提升”工作部署,使文化产业成为思明区经济增长提速的重要动力,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幸福思明提供强有力支撑,在《厦门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下,根据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及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思明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思明区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创新节奏。文化产业发展稳中有进,文化企业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增长,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基础比较扎实。思明区2020年文化产业单位,经国家认定入库的有9894家,实现营业收入639亿元,单位数占全市43%,营业收入占全市44%。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248家,实现营收542.93亿元,单位数占全市46%,营收占全市比重45%。从行业门类看,2020年规上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1亿元、280.01亿元和261.91亿元,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是我区文化产业的主体。

  2.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明显。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市,正在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厦门与台湾地区、“海丝”沿线和金砖国家经贸文化联系日趋紧密,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国际广告节等重大活动长期落户,为厦门文化旅游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思明区是厦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资源高度集中的中心城区,具有区位优势。“十三五”期间,思明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总部迁入,催生了新一轮投资热潮。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厦门的“两高两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思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3.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厦门大学、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在思明区;厦门市历史名人郑成功、陈化成、陈嘉庚,都在思明区留下深深的足迹。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在本区积淀深厚,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思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面临挑战

  1.文化产业发展竞争激烈。从城市间竞争来看,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无论从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及占GDP比重,厦门都列中下游,杭州、深圳、宁波、广州、成都发展强劲,增速明显。从城区间竞争来看,深圳福田区和南山区、杭州西湖区、南京鼓楼区等,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未来支柱产业重点支持,发展势头迅猛。从本市来看,思明区文化产业一直成为兄弟区赶超目标。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重要活动纷纷向岛外倾斜,思明区的先发优势逐渐稀释;而集美区依托强大文化底蕴跟资源优势打造“人文集美”,湖里区借助老工业区升级形成“文创园集聚”优势,海沧区“活力海沧”行动,同安区、翔安区的众多文化大品牌落户等迅猛发展,都对思明区提出了严峻挑战。

  2.文化产业生态尚未成形。思明区文化产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成长快速的创新型企业,但缺乏领军型文创企业或具有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下游产业配套不完善,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延伸不足,未形成差异定位又相互支撑的产业健康生态。

  3.文化产业政策不够有力。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有力。相比之下兄弟区纷纷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吸引文化企业落户、支持文化产业活动力度很大。

  (三)发展机遇

  1.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居重要地位。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多次做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部署。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文化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决策部署下,中国的文化建设,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会。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将陆续进入核心技术突破和商业化时期,势必改变各行各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带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数字文化产业、智慧旅游等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产业迎来机会。2022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通过八大任务的支撑,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为文化产业的迭代发展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3.厦门市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的战略机遇。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把厦门打造成“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的战略目标,把文化产业作为厦门市跨越式发展12条千亿产业链之一,先后出台了《厦门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厦门市“十四五”电影产业发展规划》。金鸡百花电影节的长期落户、金砖国家新工业伙伴创新基地的建设,都为思明区文化产业的二次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贯彻落实厦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思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区情出发,对标先进,突出重点,以影视产业为引领,网络视听产业为基础,推动科技、创意、时尚、演艺、金融、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构建高品位文化生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幸福思明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发展。要抓住技术变革与文化需求的动态发展趋势,顺应人工智能+文化产业、5G+文化产业潮流,在新一轮科技创新驱动文化产业迭代升级潮流中,促进文化产业体制、资本运作、商业模式、文化内容及形式等的全面创新,实现思明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2.跨界融合。以互联网+、文化+为支点,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以影视产业为龙头,兼顾文化演艺、数字内容与新媒体及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全产业链。推动文化与周边产业互相渗透、互为支撑,促进文化产业的平衡、多元、高质量发展。

  3.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思明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完善、市场有活力、知名品牌集中的比较优势,激活存量,优化增量,突出并强化思明文化产业在产业规模、文化含量、品牌集聚的独特竞争优势,锻造思明区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4.开放共生。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持续扩大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渠道,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示范区和闽台文化产业试验基地,实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共生共赢、协同发展。支持对接“一带一路”,加大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出口贸易,整体提升思明区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5.人文关怀。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人才。要尊重人的创造性,保护知识产权,对各种类别、各种风格文化作品和产品兼收并蓄。从人文关怀出发,以主体性、场景化、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三、重点业态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深度挖掘我区文化底蕴和优质资源,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风口,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培育文化新兴业态,构建层次鲜明、互为支撑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影视产业

  下大力气培育壮大影视产业,持续发挥“金鸡”效应,以总部运营、数字影视、后期制作、版权交易为重点,并加快布局宣传发行、影视节展、产教融合等重点版块。发展以VR、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元宇宙影视科技产业,打造影视产业发展新高地,为厦门成为“新时代中国影视中心”作出突出贡献。引进培育一批创作、拍摄、制作、发行等领域的标杆性影视企业。依托厦门大学等高校资源,加强影视人才培育,吸引凝聚一批领军型人才,争做全市影视产业发展标兵。

  (二)做强网络视听产业

  加快传统业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升级,积极发展智能视听、直播与短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吸引全国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生产、集成分发、审核播控、技术研发、电信增值服务、智能硬件研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培育短视频、直播、MCN(多频道网络)、网络影视剧、网络综艺、动漫游戏、电竞、数字阅读、数字音乐等重点业态,推动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为厦门打造全国智能视听产业发展新高地作出思明贡献。

  (三)培育时尚创意产业

  关注时尚产业高附加值、高影响力的特征,发挥思明区时尚产业先发优势,依托思明区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发展时尚创意设计、时尚品牌营运、时尚摄影、时尚媒体、时尚教育、时尚艺术等“泛时尚”产业业态;完善原创设计、品牌发布、时尚秀场等产业链条,发展智能化、高端定制化等业务模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锐设计师孵化平台及时尚作品发布平台,推动时尚与服饰、健康、生活、家居、文化艺术等领域跨界融合;做强工业设计,支持开展关键工艺等环节的创新攻关,提高工业设计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关注“国潮”兴盛,培育“潮艺术”品牌,打造南中国最有时尚气息的节事活动;挖掘思明区音乐传统,培育和升级厦门音乐季&鼓浪屿音乐节项目,充分释放和发挥厦门城市品牌能量,进一步提升“音乐之岛”品牌建设。

  (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持续增强旅游吸引力。围绕历史人文传承、现代城市休闲两大主题,坚持“历史国际社区+当下真实社区+著名旅游景区”定位,抓好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进一步提升中山路、南普陀、厦大、沙坡尾、曾厝垵等旅游品牌,加快推进东坪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开发建设;挖掘并用好海滨资源和海洋元素,大力发展特色滨海旅游;依托环岛路最美赛道、观音山黄金沙滩、鼓浪屿海上花园等资源,协助办好国际马拉松、沙滩排球等特色体育活动,推动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夜间天台艺术、社区广场沉浸式生活方式、邮轮旅游、婚纱旅拍等,繁荣夜间旅游;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艺术家驻留计划等项目,提升厦门文化旅游品位与深度。

  四、主要目标

  坚定中心城区底蕴深厚、引领时尚的文化自信,在充分掌握和评估思明区文化资源、品牌积累、传播价值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科学化精准定位为指引,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到2025年末,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时尚特质鲜明,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把思明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影视文化产业城区、全国领先的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示范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思明区“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属性

1

文化产业营业收入

亿元

639

1000

预期性

2

市级以上(含市级)重点

文化产业园区

-

5

预期性

  3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248

300

预期性

4

文化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03

190

预期性

  五、重点工作

  “十四五”期间,思明区围绕规划目标,推动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支持举办一批高质量文化产业活动,服务培育一批领军型文化企业,优化文化消费场景,加速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形成,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产业生态,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服务水平,建设一批相互支撑、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

  专栏1:思明元宇宙暨数字影视产业园

  为推动思明区元宇宙及影视科技产业发展,联合厦门大学等高校的科技资源和中国动漫集团、北京中文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委会的产业资源,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31号,合作共建思明区元宇宙暨数字影视产业园。围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元宇宙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影视科技产业培育等工作内容,引进和培育元宇宙及影视动漫创新企业,提升思明区相关产业影响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元宇宙和数字影视产业示范园区。

  专栏2:黄厝数字小镇

  聚焦数字经济应用创新试点示范,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在影视、文化创意等领域落地转化,促进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吸引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研发运营中心及平台型项目落地。推动数字影视创作、数字院线、数字艺术、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数字文创产业集聚发展。

  专栏3:鹭潮·鼓浪屿美院

  位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旧校区。打造以艺术为主题的国际化复合型文旅生态圈,在原有空间功能的基础上改造提升。集合“国际艺术交流展售中心、国际艺术教育研修基地、国际艺术驻留创作营地、艺术体验消费目的地”四大功能,为鼓浪屿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艺术血液。

  专栏4:后古光环艺术园区

  结合环岛路自然条件和配套基础,改造闲置村集体土地及建筑物,建设文化创意类产业聚集地。以婚纱摄影为核心,打造集婚庆、化妆、人物形象设计、礼服高定与租赁、写真拍摄、婚庆产品展览、网红打卡、求婚场景打造等多功能婚庆文化产业园区。

  专栏5:小城春秋沉浸式影视文旅街区

  项目选址曾厝垵,题材改编自同名小说和影视IP,将影视IP、历史事件与沉浸式戏剧、交互体验、商业休闲等形式进行实景娱乐方式再创作,营造一种影娱联动的沉浸式娱乐体验,突破行业瓶颈,开启沉浸文旅项目的一种新模式。《小城春秋》依托于情节完整丰满的故事和极具情感共鸣的剧本,同时在硬件方面真实还原民国时期老厦门街景,复制当年的洋房、骑楼、码头等特色风貌以及多处厦门标志性建筑,移植当年的小摊贩、古早味等市井生态,让消费者获得全景式的文化沉浸感,具有极高的复游率,丰富和优化曾厝垵的文艺渔村特质,传承红色文化血脉。

  专栏6:登嘉影视文化产业园

  拟选址会展片区,打造“影视文创+”大型产业基地。以数字经济为先导,以影视内容为链接,以文创内容开发为载体传媒,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厦门乃至全国“影视传媒+内容文创”的重要创新实施平台。以影视传媒的内容驱动、影视明星的影响力驱动、影视文创投资的渠道驱动、内容版权的流量驱动、电商园区的载体驱动全面助推思明区影视文创和内容经济的产业建设。

  专栏7:1905影视街区

  项目选址思明区万寿路商业体,主要以编剧众创空间、电影体验馆、影视教育为核心业态。计划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剧本综合阵地,在三年内培育100个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优秀新锐编剧、扶持100家拥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编剧公司、孵化出100个叫好又叫座的“厦门精品”影视剧本项目。

  专栏8:不二轩书画产业园

  打造全新概念的互联网思维的书画艺术品创作与电商平台,集书画家平台专属签约创作、教学、作品直播鉴赏与贩售、定制创作为一体,实现艺术与市场的最大融合,实现艺术品的新型交易模式。

  专栏9:龙山文创园

  龙山文创园结合国家级双创基地建设,推动融通创新,集聚文化创意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打造区域一流、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营造“技术+资本+人才”于一体的数字创意生态圈。加强对台合作交流,打造台湾科技青年来大陆创业的第一家园和数字产品出海口岸。

  专栏10:提升现有文创园区

  支持对嘉禾良库、沙坡尾、柚子番等一批存量文创园区进行提升改造,优化产业类型,健全产业生态。结合园区产业特征精心打造文化消费场景,推出时尚秀、主题网红打卡场景、年代互动装置。开发闽南语经典怀旧歌舞、歌仔戏、南音、讲古、布袋木偶戏等具有浓郁闽南风情的日场、夜间小剧场演出。  

  (二)支持举办一批文化产业活动

  通过支持举办一批高专业水平、高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活跃思明区文化产业生态。

  专栏11:中国影视数字制作工业发展论坛

  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数字制作工委会任指导单位,思明区政府主办,北京复兴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影视工业网)、倍视(厦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集合国内外知名电影学院共同承办,已在思明区成功举办三届。论坛聚焦电影数字制作的工业标准和云上制作,邀请行业剪辑、声音、视效、DIT、摄影等资深从业者和专家,围绕中国电影制作中尤为重要的数字制作工业标准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云上制作,结合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的视效制作解析,共同探讨,推动影视产业工业化发展。

  专栏12:思明金鸡电影季系列活动

  厦门·国际电影周展映活动作为中国电影金鸡奖系列配套活动已在思明区成功举办三年,并获得良好反响;活动形式包含主体展映活动、中外影视专家交流讲座、游园嘉年华等内容。支持举办HiShorts!厦门短片周、金鸡青年导演训练营、厦大修复影展、思明爱国主义电影展映等活动,大力提升思明区影视文化氛围。

  专栏13:厦门思明影视旅游节

  厦门思明影视旅游节是思明区打造的文旅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将继续强化影视在文旅融合中的功能和作用,挖掘思明的地域优势,发挥产业优势,结合厦大电影学院科幻电影大赛,创新开展“影视+旅游”多元化活动,推动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专栏14:厦门音乐季&鼓浪屿音乐节项目

  通过“厦门音乐季”打造一年一度的大众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音乐品牌项目,以“旅游+演艺+音乐”的模式,优化城市文化消费结构。充分释放和发挥厦门音乐之岛的既有城市品牌能量,以室内、室外多场地,多风格、国际化音乐表演样式,融合已有品牌影响的鼓浪屿音乐节,把兼收并蓄的音乐样式和厦门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相结合,把厦门在地生活和旅游度假相结合,呈现“音乐厦门”的文化品位,特别引入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音乐元素,体现厦门金砖会晤举办地特色。

  专栏15:国潮艺术“中山路国货节”

  继承百年中山路“国货节”传统活动品牌,在新国潮风口,引入和培育国潮艺术和数字交互艺术,继续举办中山路国货节,通过新国货展览、大型新国货互动复古装置、国潮品牌美学与社区商业论坛、新国货NFT数字藏品拍卖、街区民谣节、中山路专属定制沉浸式剧本游戏等,进一步丰富中山路商业文化内涵,促进文旅消费升级。

  专栏16:文化消费场景打造

  结合街区改造工程,挖掘和提升在地社区文化氛围,如深田社区近邻文化馆、湖滨社区工业记忆馆、嘉禾农耕文化馆以及官任国际社区,注重商业、休憩、文化的调和与平衡,营造文化消费场景;鼓励有资质的民间艺人开展各类夜间演艺活动;支持在思明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思明区文化馆等文艺场所,引进小型沉浸式话剧、音乐剧、音乐会、歌舞剧等系列文化演艺产品:注重文化消费新场景打造,引进并优选年轻人炙手可热的密室逃脱、“剧本杀”项目,以“影视+娱乐”模式,构筑主体性、场景化、沉浸式的新型文化产业业态,打造青年人喜爱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服务培育一批领军型文化企业

  支持现有文化企业增资扩产,引进一批头部文化企业,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

  专栏17:落实重点文化企业挂钩服务机制

  进一步落实重点文化企业挂钩服务机制,一对一做好政策咨询、项目落地、执行跟踪和效能动态评估工作,做到重点文化企业重点照顾、全方位服务。相关部门、街道按照分工,明确挂钩负责人,为挂钩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倡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增强沟通方式的多样化和实效性。

  专栏18:引进一批头部文化企业

  立足思明区情,瞄准企业总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影视投资、营销宣传、院线发行、版权交易、经纪服务等文化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专栏19:培育一批文化数字化独角兽企业

  策划引进一批“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文化科技型企业和文化科技融合型项目。引导本地影视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平板显示等企业,围绕影视制作全流程上云,在虚拟拍摄、动作捕捉、4K/8K 超高清显示、LED 放映等专业级数字成像与显示硬件领域以及云端制片管理、数据存储、传输、挖掘和安全等核心软件领域发力,着力培育一批文化数字化独角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专栏20:加强影视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方设立影视文化发展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为来厦拍摄的剧组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政务沟通、外景资源协调、棚景资源协拍、服化道、设备器材租赁以及交通、酒店、餐饮等服务,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外景、棚景、酒店等提供在线勘景服务,为剧组拍摄提供便利,提供高质量的协拍服务。

  六、空间布局

  “十四五”期间思明区文化产业将激活存量,优化增量,根据全区整体业态规划和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思明区的定位要求,着力打造“两核一带多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

  1.两核:一是以软件园(一、二期)为中心的数字文化核。以“文化+科技”为主要特征,融汇智能视听产业基地、数字影视产业园、书画产业园以及众多动漫游戏、数字文化头部企业;二是以龙山文创园为中心的创意文化核,以文化创意为牵引,对原有时尚设计、艺术培训为主的业态进行优化升级,打造具有鲜明文化创意属性,涵盖服装设计与表演、时尚造型、影视文创、影视后期、生活美学的影视文化创意园区。

  2.一带:即海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产业带,沿鼓浪屿—中山路—环岛路—观音山,串联起鼓浪屿、中山路、沙坡尾、星光大道、曾厝垵文创村、后古光环艺术园区、厦大电影学院、小城春秋沉浸式剧场、黄厝数字小镇、观音山黄金海岸等,形成一条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的带状产业集群。

  3.多组团:鼓励利用思明辖区内老旧厂房、旧仓库等闲置设施和土地发展文化产业。支持建设、提升具有鲜明文化属性和产业价值,相对集中又特色发展的园区、街区,如嘉禾良库、1905影视文化街区、嘉莲里文旅街区、柚子番文创园等。

  七、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对文化产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我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强文化企业、园区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要求。

  (二)健全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加强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领导。明确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组成单位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规则、议事决策、监督落实制度。区文发办协调、监督各组成单位落实领导小组各项工作部署。各有关部门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意识,抓落实、促成效,守好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底线,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统计监测,及时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分析工作。健全规划实施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进规划有效实施。

  (三)加强政策支持

  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制订思明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持续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设立区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规划重点工作。发挥思明区政府引导产业基金对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引导作用,争取落地一批文化产业基金。落实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文化企业经营负担。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空间需求,鼓励利用老旧厂房、旧仓库等闲置设施和土地发展文化产业。 

  (四)强化人才支撑

  建设一支文化产业智库队伍。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扶持政策,精准引进重大文化项目策划、创意和营运高层次人才。依托高校和文化企业,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进阶培训计划,通过开展线上“云课堂”、线下培训超市、专项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和健全政产学研互动体系,发挥政府的指导功能、企业的造血功能、行业协会的润滑功能、高校的应用研究服务功能,推动思明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相关链接

    重要
    通知